目录
一、常用心脏MRI序列的作用
二、心脏MRI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三、心肌病分类
四、心肌延迟强化
五、常见心肌病的MRI诊断要点
六、心肌病MRI鉴别诊断思路
七、心肌肥厚的MRI鉴别诊断要点八、左心室扩张的MRI鉴别诊断要点
一、常用心脏MRI序列的作用:
1、心脏电影序列 (Cine MRI):评估心脏形态(肥厚部位、模式、心腔大小)、功能(室壁运动、射血分数)及血流(如LVOT梗阻、二尖瓣反流)。2、钆延迟强化 (LGE):识别心肌纤维化或异常物质沉积(如淀粉样蛋白),其分布模式是鉴别的关键。3、T1 mapping:无创定量测量心肌组织的原生T1值,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反映组织特性(如水肿、纤维化、浸润物)。4、T2 mapping / T2加权成像:主要用于检测心肌水肿(如心肌炎、活动性结节病)。5、ECV (细胞外容积分数):通过注射对比剂前后T1值计算得出,能定量评估心肌间质扩张(如纤维化、浸润)。6、相位对比血流成像 (PC-flow):可定量评估瓣膜狭窄程度、反流分数、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等。二、心脏MRI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1、左心室测量:
a(舒张末期)和c(收缩末期)四腔心:二尖瓣平面至心尖顶点之间的距离为长径;基底段室间隔和侧壁的垂直距离为横径。
b(舒张末期)和d(收缩末期)短轴:基底段(乳头肌水平)室间隔和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横径。
正常值:左心室舒张末期横经≤55mm;右心室<50mm
2、左心房测量:
左心房的测量:在2腔、4腔和3腔心上测量纵径(L4Ch、L2Ch)、横径(T4Ch、T3Ch)和前后径(APD)
正常值:前后径<40mm
3、右心房测量:
右心房的测量:纵径L为三尖瓣平面的中心点至右心房后壁之间的距离;横径T垂直于纵径L。
正常值:前后径<40:纵径<50
4、左心室厚度测量:
左心室的心肌厚度:(1)、心肌厚度指致密心肌的厚度,肌小梁排除在外; (2)、a图显示非致密心肌厚度的测量方法;(3)、b图显示非致密心肌厚度NC和致密心肌厚度C的比值,取其中的最大值(蓝色字体)。
正常值:正常6-12; 小于8可疑变薄,小于5肯定变薄; 大于13,可疑增厚,大于15肯定增厚。
5、左室流出道测量:
在舒张期稳态自由进动左心室流出道视图上获得的主动脉环(a)、主动脉窦(b)和窦管交界处(c)的管腔直径测量值
正常值:15-25mm
6、左心室壁节段划分法:
7、心脏超声参考值:
三、心肌病分类:
四、心肌延迟强化(LGE):
延迟增强LGE:常用的磁共振造影剂为细胞外造影剂,在正常心肌内被迅速廓清,而当心肌发生凝固性坏死时,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造影剂只能通过渗透的方式进入梗死部位并聚积,其廓清时间较正常心肌明显慢。
心肌不同延迟强化模式:正常;心内膜下;透壁;心外膜下;心肌中层;插入部强化;和弥漫性(弥漫性/粉尘样/斑马纹/云雾状)等。
1、心内膜下强化见于:心肌梗死;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淀粉样变性;糖原储积病Danon;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VC/D;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等。
2、透壁强化: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炎;心肌淀粉样变性;
3、心外膜下:心肌炎;心脏结节病等
4、插入部强化:肥厚型心肌病;部分正常成人等
5、心肌中层条纹状强化: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结节病;糖原储积病Danon等
6、弥漫性/粉尘样/斑马纹/云雾状:心肌淀粉样变性;原发性限制性心肌病;法布里病Fabry等。
五、常见心肌病MRI诊断要点:
六、心肌病MRI鉴别诊断思路:
七、心肌肥厚的MRI鉴别诊断要点:
疾病名称
肥厚模式
左心室腔
左心室流出道 (LVOT)
组织特性 (LGE, T1, T2)
其他关键特征
肥厚型心肌病 (HCM)
非对称性为主 (如室间隔),也可为心尖部等局限性肥厚
正常或变小
可梗阻或非梗阻
LGE:多呈局灶状、斑片状,好发于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及最厚区域。
T1/T2: 可正常,纤维化或水肿时异常。
二尖瓣 SAM 征(梗阻时),心肌纤维化常见。
高血压性心脏病
向心性对称肥厚多见
早期正常,晚期可扩大
通常无梗阻
LGE:无特异性分布,可见晕状或斑片状强化(约50%患者)。
T1/T2: 通常正常。
有长期高血压史,靶器官损害表现。
心肌淀粉样变性
双心室壁均匀/不均匀增厚,也可呈非对称性
通常正常或缩小
通常无梗阻
LGE:弥漫性心内膜下或透壁性强化,心房壁、房间隔也可强化。
T1值:弥漫性显著延长。
T2值: 可增高。
房间隔增厚,血BNP/NT-proBNP显著升高,低电压。
运动员心脏
轻度向心性对称肥厚 (通常<15mm)
轻度扩大
无梗阻
LGE:通常无强化,极少数可有轻微斑点状强化。
T1/T2: 正常。
心脏整体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加,停训后肥厚可消退。
法布里病 (Fabry)
向心性对称肥厚多见
正常
无梗阻
LGE:多位于左心室基底段后侧壁(非冠状动脉分布区)。
T1值:弥漫性缩短 (因糖鞘脂沉积)。
α-半乳糖苷酶A活性下降,四肢疼痛、皮肤角化瘤等肾外表现。
主动脉瓣狭窄
向心性对称肥厚 (左心室适应后负荷增加)
晚期可能扩大
存在固定性梗阻(瓣膜水平)
LGE:替代性纤维化,多见于室间隔基底段、右心室插入部。
T1/T2: 初始T1值可正常,纤维化发生后T1值延长。
主动脉瓣叶增厚、钙化、开放受限(电影序列可见)。
线粒体心肌病
多变,可呈向心性或不对称性
早期正常,晚期可扩大
通常无梗阻
LGE:多变,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心内膜下或斑片状强化。
T1/T2: 可无特异改变,或有异常。
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肌无力、眼睑下垂)、乳酸升高,心肌肥厚可较早出现。
心脏结节病
不规则增厚,可累及室间隔基底段、左心室游离壁,分布不连续
正常或扩大
可因局部肥厚或占位导致梗阻
LGE:典型表现为心内膜下或心肌中层的片状或结节状强化,可跨壁,分布与冠状动脉供血区不匹配。
T1/T2: T2值可增高(活动性炎症时)。
可累及多系统(如肺、皮肤、眼)。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常见。心外膜结节、房间隔增厚也可为线索。
临床诊断思路
面对心肌肥厚患者,需进行系统分析: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高血压史、家族遗传史、运动习惯、全身性疾病症状(如淀粉样变性的乏力、法布里病的肢端疼痛、结节病的肺或皮肤表现、线粒体病的神经肌肉症状)。结合其他检查:心电图:HCM常有深倒T波、异常Q波;淀粉样变性常呈低电压;传导阻滞提示结节病或线粒体病可能。超声心动图:是初步评估的常用工具。血液检查:BNP/NT-proBNP(心衰标志物)、肌钙蛋白(心肌损伤)、免疫固定电泳、轻链(怀疑淀粉样变性)、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怀疑法布里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怀疑结节病)、乳酸水平(怀疑线粒体病)。基因检测:对HCM、法布里病、线粒体病等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组织活检:心内膜心肌活检或心外组织(如皮肤、唾液腺)活检对诊断淀粉样变性、结节病等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MRI特征:重点观察表格中列出的肥厚模式、心腔大小、LGE特征(分布与模式)及定量参数(如T1值、ECV)。八、左心室扩张的MRI鉴别诊断要点:
疾病分类
疾病名称
关键MRI特征
延迟增强(LGE)特点
常见病
扩张型心肌病 (DCM)
左心室或双心室弥漫性扩大,室壁厚度通常变薄或正常,收缩功能弥漫性减弱(LVEF降低)
。
非缺血模式:多呈壁内或心外膜下的点片状、线状或条纹状强化,不按冠脉供血区域分布,常见于室间隔
。
缺血性心肌病
左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异常通常为节段性(与冠脉供血区域对应),常见室壁瘤形成
。
缺血模式:主要表现为心内膜下或透壁性强化,严格遵循某支冠脉的灌注区域
。
心脏瓣膜病
左心室扩大,继发于瓣膜反流或狭窄导致的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MRI可准确评估瓣膜形态、反流程度及心功能
。
通常无特异性延迟增强。若继发心肌纤维化,可出现局灶性壁内强化(但非诊断首要依据)。
高血压性心脏病 (晚期)
早期表现为左心室向心性肥厚,晚期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低,升主动脉增宽常见
。
可能因微血管病变或心肌纤维化出现局灶性壁内强化,但无冠脉分布特性。
少见病
心肌炎
急性期可因心肌水肿导致左心室一过性扩大,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T2加权像上可看到心肌水肿高信号
。
多位于心外膜下或壁内的点片状强化,不按冠脉供血区域分布,最常累及左心室游离壁。动态变化是其特点,可随病情好转而消散
。
酒精性心肌病
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极其相似(左室扩大、收缩功能减低),但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
延迟增强表现可与DCM类似,但阳性率可能较低。戒酒后心功能可能有所改善是重要鉴别点。
应激性心肌病 (Takotsubo)
急性期左心室心尖部或中段 ballooning样扩张,基底段收缩正常或亢进。功能异常区域与单支冠脉供血区域不符
。
通常无明显延迟增强,或仅有轻度、不典型的强化,此点与急性心梗不同
。
围生期心肌病
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发生于妊娠最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
。
同DCM,可表现为非缺血模式的壁内或心外膜下强化。及时治疗后心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典型DCM大。
罕见病
心肌淀粉样变性
左心室壁弥漫性增厚(可伴扩张),但收缩功能减低。双心房显著扩大。心肌呈“颗粒样”或“毛玻璃样”改变。
极具特征性:弥漫性心内膜下或透壁性强化,可伴有心房壁和右心室强化。同时可见血液池与心肌之间“黑白反转”的征象(Look-Locker序列上)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
主要累及右心室,表现为右心室扩大、脂肪浸润和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受累时可出现扩张
。
强化多见于右心室游离壁(心外膜下或透壁性),也可累及左心室,多位于壁内。
左心室致密化不全 (LVNC)
左心室扩大,收缩功能减低。特征性表现为大量、过度突起的肌小梁和深陷的肌小梁间隙,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厚度之比 > 2.3:1**
。
可出现在肌小梁间隙或心内膜下的延迟强化,反映纤维化。
Fabry病
左心室呈向心性肥厚(类似HCM),晚期可扩张。T1加权像上,在无延迟增强的肥厚心肌中,可能因甘油糖脂沉积而出现T1值显著降低(但晚期纤维化后T1值可升高)**。
延迟增强多位于左心室基底段后侧壁的心内膜下,是该病较特征性的表现。
血色病(铁过载)
左心室扩大或肥厚。心肌铁沉积导致T2值显著缩短(T2加权像上信号明显减低,通常T2* < 20 ms提示铁过载,< 10-15 ms提示心功能受损风险高)**。
通常无延迟增强,除非合并其他心肌病变。
结节病
左心室扩大或室壁瘤形成。室壁厚度可呈节段性增厚(类似肥厚型心肌病)。
延迟增强多位于基底部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呈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强化,可延伸至右心室,与冠脉分布不匹配。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酒精性心肌病有哪些症状(心肌病MRI诊断要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