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93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34岁的李女士,最近工作压力大、饭也吃不定时,连着几天熬夜赶项目。结果某天早上醒来,发现牙龈肿胀、牙痛钻心,连说话都变了音。刚开始她以为只是“上火”,自己喝了点凉茶,结果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连饭都咬不动了。
她赶紧去医院口腔科看诊,医生检查后说是急性牙髓炎——跟她最近的生活习惯、作息紊乱密切相关。医生还提醒:牙痛不是小事,有些“上火牙痛”其实是“炎症在求救”。
尤其是那种突发性的剧烈牙痛,往往意味着炎症已经波及神经,此时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牙髓坏死、根尖脓肿,甚至波及颌骨和全身。
不过,除了及时就医治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医中也有一套成熟的“止牙痛”方法,其中就包括5个经过实践验证的特效穴位,搭配正确的按压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为什么“上火”容易引发牙痛?在中医理论中,牙齿属“肾”,而牙龈属“胃”。当人长期熬夜、饮食辛辣、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内火上炎,火气“循经上攻”,牙龈就成了第一站。
现代医学则认为,所谓“上火导致牙痛”,其实是口腔局部炎症的表现,包括:
牙周炎:牙龈红肿、刷牙出血;
牙髓炎:牙神经受感染,疼痛剧烈;
根尖周炎:炎症波及牙根,伴有肿胀;
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局部化脓。
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上火”,而是炎症发展到了神经和深部组织,一旦蔓延,甚至可能引发颌面部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
牙痛发作,为什么中医“按穴”管用?别小看这些“小动作”。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牙痛多属“胃火上炎”或“风火牙痛”范畴,而人体有多条经络与牙齿相通,尤其是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肾经。
通过按压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引火下行、止痛抗炎。
而现代研究也发现,穴位刺激能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局部血流、缓解神经兴奋,达到镇痛效果。例如,2021年《中华中医药杂志》刊登的一项针灸临床研究显示,艾灸或按压“合谷穴”,对急性牙痛患者有明显镇痛效果,且无药物副作用。
很多人牙痛时第一反应是吃止痛药,但药物起效慢、副作用大。而这5个高效穴位,只要方法正确,按压1~3分钟就能缓解疼痛。
1. 合谷穴 —— 牙痛“万能止痛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处。
功效:疏风清热、镇痛解表。特别适用于偏头痛、牙痛、面部肿痛。
手法:用另一手拇指用力按压合谷穴,感到酸胀为宜,持续1分钟,左右手交替进行。
小贴士:孕妇慎按合谷穴,可能引起宫缩。
2. 颊车穴 —— 面部肿痛“急救穴”
位置:位于下颌角前方,咬紧牙时咬肌隆起处最凸点。
功效:清热散风、止痛消肿,缓解牙痛、面瘫、口腔溃疡。
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按压穴位,力度适中,持续1分钟。
3. 下关穴 —— 智齿痛“特效穴”
位置:耳朵前方,颧骨下缘与下颌骨交界处。
功效:通络止痛,适用于智齿冠周炎、下颌牙痛、耳鸣等。
手法:张口寻找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次1分钟。
4. 内庭穴 —— 胃火牙痛“克星”
位置:第二、三脚趾间,趾缝后约0.5寸处。
功效:泻胃火、清内热,尤其适合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者。
手法:用大拇指按压该穴,有酸胀感为佳,持续1~2分钟。
5. 太溪穴 —— 肾虚牙痛“调理穴”
位置: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滋阴降火、补肾健齿,适用于夜间牙痛、虚火上炎型牙痛。
手法:可用艾灸或手指按揉,每次1~2分钟,有助于缓解慢性牙痛。
穴位止痛只是“急救”,根治还得靠医生很多人牙痛缓解后就不再管了,觉得“自己好了”。其实这只是症状暂缓,病因还在。牙痛如果反复发作,必须尽早查明病根,比如是否有:
龋齿发展至牙髓炎;
牙根周围形成脓肿;
智齿阻生、牙冠覆盖发炎。
一颗坏牙不拔除,按穴也只是“头疼医头”。
建议牙痛超过24小时未缓解者,或伴有发热、肿胀、咀嚼困难,应尽快就诊口腔科,做X光片或CBCT检查,对症处理。
日常防“上火牙痛”,这几件事必须做与其疼了才治,不如平时就防。预防牙痛发作,关键在于:
坚持刷牙:早晚各一次,使用含氟牙膏;
定期洗牙:每半年一次,清除牙结石;
清淡饮食:少吃辛辣油炸,多吃蔬果;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情绪起伏;
每年检查:牙齿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牙痛,是身体在提醒你,“火”已经烧到了根上。与其靠凉茶、止痛片硬扛,不如结合中医智慧,用合理的方式“灭火”,让牙齿安心、生活舒心。
参考资料: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36卷:针灸治疗急性牙痛的临床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口腔健康科普专栏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髓炎与根尖周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上火牙疼怎样快速下火(上火牙痛真要命5个缓解牙痛的特效穴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