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步六神功”的产生
在精准掌握气候变化基本规律后,笔者自1990年起,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为核心原理,正式创编“八步六神功”。
“五运六气”学说是专门研究大自然气候变化,及其对宇宙万物(尤其人类生命活动)影响的传统学问。中医学对这一学说的研究,核心目的在于把握自然环境与天时气候变化的关联规律,借此预测每年的气候趋势与疾病高发方向,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例如,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来看,若某一年燥气太过,当年偏于“燥”性的疾病(如口干、皮肤干、呼吸道不适等)便可能多发;同时,这一规律也可延伸应用于所有与“燥”相关的病症,为诊疗提供触类旁通的思路。
从理论层面而言,“八步六神功”的核心逻辑的是:以“人生运动规律”为纽带,将气候变化的信息规律与功能渗透于功法之中。练习者通过练功进入气功态,身体产生磁共振效应,进而引发体内特殊的气化反应,最终将气候与自然的能量转化为自我保健功能,实现健身治病的核心目标。
练“八步六神功”需掌握以下五大核心要点:
(一)功法套路
“八步六神功”包含八个核心套路,按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健身类、治病类与蓄养类。其中,治病类套路有两个,均源于物理原理设计,适配不同病症类型:
一是“放射法”套路:练功出手时五指分开用意念直指某一方,同时结合《六字气诀》吐音导引,病气从十指尖排出,依据“尖端放电”原理设计,在物理信息功能上以“发射信息”为核心,对应治病功能则以“泻法”为主。临床上,凡是实证(如心火旺盛、气滞郁结等)需用泻法调理时,均可选用此套路。
二是“爪功”套路:练功出手时用意念手抓向某一方,同时结合《六字气诀》吐音导引,通过劳宫穴进能量交换,依据“卫星接收天线”原理设计,在物理功能上以“接收信息”为核心,对应治病功能则以“补法”为主。临床上,凡是虚证(如肾阴虚、气血不足等)需用补法调理时,均可选用此套路。
(二)练功信息图
练功信息图由九个自然数构成,与前文所述“气候变化九大区域”理论高度契合,是基于笔者独创的“天人合一”新理论组编而成。从自然规律来看,“天有易理滋养万物而不息,人有易理调节阴阳二气伴终生”,再结合“气候变化随月相盈亏而更迭”的核心认知,笔者以“天人合一”新理念为基础,开创“天人感应”新理论;同时,借助“练功信息易数图”,为“天人感应”搭建了可实践的新路径。
在使用方法上,练习者需双手遵循设计好的标准动作,双脚踩踏练功信息易数图,从数图周围最小数位对应的方位起步,依次循环走练,完成周围八个方位的练习即为一遍。
(三)练功出手法
气候变化的日规律,始终随锯齿波函数图像的变化而波动,且在六十甲子的时间序列中,会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病变图像”。而“练功出手法”的核心作用,便是将“病变图像”修正为正规的锯齿波函数图像。
需注意的是,锯齿波函数图像数值忽大忽小、稳定性差,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自然养生;但它本质是正弦函数图像的移型图。
因此通过“练功出手法”,可在练习者体内构建起正弦函数图像的功能态,最终实现调和阴阳二气的效果。“练功出手法”的具体规则的如下:夏至后,凡阳干日先出右手,阴干日先出左,
(四)吐音法
“吐音法”以传统《六字气诀》为依据,通过对应吐音实现施治,不同脏腑经络病症对应专属吐音:肝胆经有病吐“嘘”音,心与小肠经有病吐“呵”音,脾胃经有病吐“呼”音,大肠与肺经有病吐“呬”音,膀胱与肾经有病吐“吹”音,三焦与心包络经有病吐“嘻”音。
与传统吐音不同,“八步六神功”的吐音讲究“吐音而不出声”,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引发身体磁共振效应,又能引导气息入经,强化调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补泻”逻辑与对应套路:
若心火旺盛,调理以直接泻心经为主、泻子经为辅助,练习时选用“放射法”套路,出手的同时吐“呵”音,以达到泻心经之火的目的。
若属肾阴虚,调理以直接补肾经为主、补母经为辅助,练习时选用“爪功”套路,出手的同时吐“吹”音,以弥补先天肾经之虚。
其他经络病症,均参照上述逻辑对应调理。此外,在气候突变时,选用“放射法”套路,同时吐“呵”“呬”二音,可预防与治疗感冒;暑天练此吐音能防中暑,冬天练则可防风寒侵袭。
需特别说明的是,“八步六神功”专为需调理病症的人群设计,动作简洁易懂,只要能辨别方向,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学习练习。练习频率以每日早晨1次为宜,每个套路练习8遍即可;切忌一日内多次、多遍练习,否则易因“太过”引发功态副作用,反而影响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六字气诀对人体有哪些好处?什么时候练习最(浅谈八步六神功之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