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2057期
大家好,这篇科普继续应粉丝请求,分享中医对干燥综合征也就是燥症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从脾胃气血运化治津亏燥症。
干燥综合征,从西医的角度看,是一种以外分泌腺体分泌异常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为特征。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口干、咽干、眼干、鼻干、猖獗龋齿、腮腺炎、关节疼痛等。
疾病中后期可累及肺、肾多个脏腑系统。
干燥综合征好发于老年人,且女性居多。
可惜,西医对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搞清楚,但多数研究认为干燥综合征可能和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所以治疗也多从实用人工泪液、含漱液、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为主,但效果欠佳,停药易复发,不良反应大。
中医有无好办法?那要先看看中医认为这个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也就是燥症的病因病机观点不一,但总离不开津液亏虚的问题,就像《素问》中所说: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明确指出,津液亏虚可导致干燥综合征。
问题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津液亏虚呢?
《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句话:
人年四十,肾气自半。
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亏虚,阴津不足,会导致干燥综合征,这也符合干燥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这是一致的。
还有气滞、气行不畅也会引起此病。
如清代医家唐荣川在《血证论》里认为:
气为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
意思是说,气机阻滞不行,进而津液也运行失常,可导致或加重燥症及程度。
中医进一步研究,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里指出:
燥为阴虚内热,消灼津液,不能滋润脏腑,以致皮肤枯槁、便干为燥。
这里认为燥症是阴虚内热,耗损津液,脏腑肌肤得不到滋润所致。
依据古中医论述,结合临床经验,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的病因是先天肾精亏虚为发病基础,肾内伏邪为核心病机,七情六淫等泄气侵袭为诱发因素。
总结来说,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关键在于脏腑功能失调,阴虚津枯,阴气耗损,气阴两虚。不过不能见到干燥的症状就认为是阴虚燥热。虽然燥症起于阴虚(肺胃阴虚或肝肾阴虚)燥热,所以初期用滋阴清热燥湿生津疗效不错,但如果频繁长期如此调理,也会导致下元阴盛,形成一部分燥症患者属于下焦阴盛,虚火上炎的病机。
好,到这里,我们明白了燥症的病因,下一步就可以梳理治疗方法,遣方用药了。
既然燥症的病因为阴虚燥热,或下焦阴盛虚阳上炎,基于“脾为气血生活之源”,按照津血同源的观点,人体津液生成和输布里不好脾胃运化的气血,所以可从脾胃论治燥症。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血同源,可相互滋生、相互转化,只要脾胃运健正常,则气血津液生化有源,津液充足,能随气血推动和输布到全身各处,发挥滋润作用,干燥综合征的诸多症状随之自愈。
而且治疗燥症,不一定一味的使用甘寒滋阴润燥之品,要注意顾护脾胃和调畅气机,只要气机升降有序,就可以让津液输布全身,而从脾胃调理着手。
沿着这个思路,按照云南吴佩衡扶阳派传承人吴生元老先生“补土益胃、调畅气机”的治疗大法,方用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打底,加减使用,治疗燥症,效果也不错,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党参、白术、茯苓、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炙甘草。
具体效果如何,下一期科普接着分享详细案例。
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25年第4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张丽琴等文章《彭江云教授基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辨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经验》。#以书之名#。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干燥综合征有自愈的吗(干燥综合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