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精准作用于胃壁细胞,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从而缓解胃痛、胃灼热、反酸等一系列不适症状。无论是胃溃疡患者因胃黏膜破损,胃酸刺激引发的剧痛,还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空腹时胃酸直接接触溃疡面导致的疼痛,又或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胃酸反流至食管产生的烧心感,奥美拉唑都能发挥显著疗效。
但长期服用奥美拉唑并非毫无弊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首先,长期抑制胃酸分泌,会打破胃部正常的酸碱平衡,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不少患者会出现胃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其次,肠道菌群也会受到牵连,胃酸是人体抵御病菌的一道防线,胃酸分泌减少,会使胃内的细菌定植和肠道菌群过度生长,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比如艰难梭菌感染。
另外,长期服用还可能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像维生素B12,它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从食物中释放并被人体吸收,奥美拉唑的长期使用会阻碍这一过程,进而引发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问题。
长期使用奥美拉唑还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对于老年人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与现代医学从微观层面聚焦胃酸分泌的角度不同,中医认为,胃病的产生是人体整体失衡的一种外在表现,其根源往往涉及多个脏腑之间的协同失调,而不仅仅是胃本身的问题。
在《黄帝内经》中,提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指出脾胃在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关键地位,胃如同人体的粮仓,负责接纳和初步腐熟食物,脾则进一步运化水谷精微,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若胃气失于和降,就会出现胃气逆乱。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如寒邪直中脾胃,使胃阳被遏,胃气失和而上逆;或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不降反升,都可能引发胃酸上泛、胃脘疼痛、嗳气等症状。
中医还特别强调人体脏腑之间的紧密联系。如,肝属木,脾属土,正常情况下,肝木疏泄可助脾土运化,但如果肝气过旺,就会克制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出现胃酸过多、胃痛胃胀等症状。再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中阳气可温煦脾阳,若肾阳不足,无法温暖脾土,也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引发各种胃部不适。
温胃降逆颗粒采用“四维和胃法”,从温阳、降逆、健脾、疏肝四个维度全方位调理胃部功能。肉桂温阳散寒,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与肉桂强强联合,让胃中的寒气无所遁形。旋覆花与代赭石搭档,代赭石苦寒质重,善于重镇降逆,协助旋覆花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如同给上逆的胃气装上了“降落伞”,使其平稳下降。
党参、白术则专注于健脾,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它们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为胃气的正常运作提供充足的“燃料”,让食物在胃中能被充分消化吸收。柴胡、枳壳负责疏肝,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二者共同打通肝胃之间的“交通堵塞”,使肝气舒畅,不再横逆犯胃,对于那些因情绪波动而加重胃病症状的患者尤为适用。
对于胃寒型胃病患者,这类人往往特别怕冷,吃点生冷食物就胃痛难忍,胃脘部就像被一块寒冰笼罩,疼痛绵绵不休,喜欢用热水袋捂着或者喝些热饮来缓解,舌苔也常常是白白厚厚的。方中的肉桂、吴茱萸等温阳药物,能迅速驱散胃中的寒气,让胃重新暖和起来,缓解疼痛。
肝胃不和型胃病患者也同样适合。这类患者大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容易波动,一生气就胃胀得难受,胁肋部也胀满疼痛,老是嗳气,感觉胃里的气堵着下不去。方中的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从根源上解决肝气郁结的问题,再配合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和胃,让紊乱的胃气恢复正常。搭配逍遥丸,效果更佳。逍遥丸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经典成药,与温胃降逆颗粒双剑合璧,既能调节情绪,又能调理脾胃,使肝胃和谐共处。
虚实夹杂型的老胃病患者,他们的胃痛往往隐隐约约,持续时间长,时好时坏,感觉浑身没什么力气,还伴有口干口苦的症状,舌头上面常常能看到裂纹。这是因为久病之后,脾胃虚弱,同时又可能存在胃阴不足、虚火内生的情况。此方在健脾的基础上,能适当照顾到胃阴,缓解胃部不适。患者可以用搭配石斛麦冬茶,石斛和麦冬都是滋阴养胃的佳品,能补充胃中阴液,缓解口干口苦、舌头裂纹等问题,与温胃降逆颗粒相互配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整体调理理念注重人体脏腑间的协同关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相较于单纯依赖西药抑制胃酸,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胃部健康,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科学选择治疗方式,让胃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食与快乐。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胃病吃什么药管用(胃病不一定都用奥美拉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