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65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小赵今年33岁,最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月经不规律、掉发严重、情绪波动大。她以为是压力大,直到一次例行体检,医生说出四个字:“内分泌失调”。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女性内分泌相关疾病呈上升趋势。《柳叶刀·内科学》一项研究指出,全球每4位女性中就有1人存在内分泌功能异常,仅中国育龄女性中,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已接近10%。
问题是,大多数女性对内分泌失调毫无察觉,等到症状明显再就医,往往已经拖延了最佳干预时机。
那么,女性的身体出现哪些表现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英国皇家医学会总结出6个常见信号,如果你中了其中几个,就值得高度警惕了。
1. 月经紊乱:不是“正常波动”,而是内分泌在报警很多女性觉得月经提前推后是“小事”,但实际上,月经是女性内分泌最敏感的晴雨表。
黄体酮、雌激素、促卵泡激素等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月经周期的调控。一旦这些激素水平失衡,就可能导致周期不规律、经量忽多忽少,甚至闭经。
据《中华妇产科杂志》数据显示,近七成内分泌失调女性首发症状就是月经异常。因此,月经问题不是小事,不能一拖再拖。
2. 长痘脱发:不是皮肤问题,而是激素在“作怪”成年后还在不停长痘,尤其下巴、额头、脸颊反复爆痘,往往是雄激素过高的表现。这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尤为常见。
内分泌失调也会影响毛囊代谢,导致雄激素性脱发。表现为:头顶稀疏、发缝逐渐加宽,但发际线不明显后移。
这些都不是“上火”或“洗发水不对”的问题,而是身体在透支激素平衡。
3. 情绪暴躁焦虑:不是脾气问题,是激素在起伏情绪突然变得易怒、焦虑、敏感,甚至伴随失眠、心慌、莫名哭泣,很多女性以为是“个性问题”或“太累了”。
实际上,雌激素与5-羟色胺(血清素)关系密切,后者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睡眠。一旦雌激素水平下降,情绪调节功能会明显减弱。
这类情绪波动在卵巢功能减退、产后、更年期女性中尤其常见。
明明没怎么吃,却体重飙升?或者吃得不少却体重下降?这都可能跟内分泌有关。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人体的热量代谢和脂肪储存。一旦激素紊乱,基础代谢率就会紊乱,从而出现不明原因的肥胖或消瘦。
尤其是腰腹部肥胖、难以减重,往往提示胰岛素抵抗或多囊综合征。
很多女性反映,最近总是凌晨三四点醒来,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白天则昏昏沉沉。
研究发现,这很可能与皮质醇分泌异常有关。它本应在清晨升高、夜间下降,但内分泌失衡时,其节律会被打乱。
同时,褪黑素、雌激素等也参与睡眠调节,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睡眠质量。
在排查不孕原因时,内分泌问题是最常被忽视但也最常见的一项。
女性受孕需要多个激素协调运作:促卵泡激素刺激卵泡发育,黄体生成素促排卵,雌孕激素维持子宫内膜环境。如果其中一环失调,就可能导致排卵障碍或胚胎着床失败。
数据显示,超过50%的女性不孕与内分泌相关,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更是“头号元凶”。
内分泌系统像是人体的“中央调度室”,掌控着情绪、代谢、生殖、睡眠等多个系统。一旦它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近期出现了月经紊乱、情绪异常、睡眠变差、体重异常、皮肤问题等状况,不妨去医院做一次基础内分泌六项检查,及时排查问题。
调节内分泌,三分靠治疗,七分靠生活。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管理,才是最根本的调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女性内分泌常见疾病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2023年[2] 《The Lancet Internal Medicine》. 2022年女性内分泌功能障碍全球流行病学研究[3]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56卷第6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女生内分泌失调的表现(英国皇家医学会女性内分泌失调的6种表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