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人会发现自己站立时,两个膝盖不能自然并拢,而脚踝是能碰到一起的,膝盖中间会有个空隙,这就是大家常说的O型腿。那么,该如何改善呢?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或者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
1、强化薄弱肌群
① 侧卧抬腿
侧卧,下方手臂垫头或支撑身体,上方手扶地保持平衡。下方腿伸直或微屈作为支撑,上方腿屈膝跨过下方腿,脚踩在下方腿膝盖前方的地面上。保持骨盆稳定,不要前后晃动,核心收紧,缓慢而有控制地将下方腿向上抬起,感觉大腿内侧发力,再缓慢放下。
目标肌肉:大腿内侧肌群(内收肌)。次数/组数:每侧15-20次×3组。要点:动作幅度不必大,重点是感受大腿内侧发力,避免用腰部代偿。
② 坐姿夹球/夹枕头
坐于椅子或地面上,背部挺直。在双膝之间放一个瑜伽球、健身球或结实的枕头。用大腿内侧发力,用力向内挤压球/枕头,保持5-10秒,然后放松。
目标肌肉:大腿内侧肌群(内收肌)。次数/组数:15-20次×3组(挤压算1次)。要点:专注于内侧发力感,可以在办公或看电视时练习。
③ 蚌式开合
侧卧,屈髋屈膝约90度,双脚并拢。保持双脚始终接触,核心收紧,骨盆稳定,避免向后倒,缓慢地像打开贝壳一样将上方膝盖向上抬起(髋外旋外展),感受臀部外侧发力。在最高点稍作停顿,再缓慢有控制地放下。
目标肌肉:臀部外侧肌群(臀中肌、臀小肌)。次数/组数:每侧15-20次×3组。要点:动作过程中骨盆和躯干保持不动,仅活动髋关节,避免用腰部代偿。
④ 站姿/侧平板髋外展站姿
站立,手扶墙或椅背保持平衡。保持骨盆中立、躯干稳定,将一侧腿缓慢地向侧面抬起(髋外展),感受臀部外侧发力。抬起到舒适高度不必太高,稍作停顿,再缓慢放下。
侧平板变式(进阶):侧平板支撑姿势(肘撑或手撑),下方腿屈膝支撑或伸直。保持身体呈直线,核心收紧,将上方腿缓慢向上抬起(髋外展)。
目标肌肉:臀部外侧肌群(臀中肌)。次数/组数:每侧15-20次×3组。要点:控制动作,避免身体晃动。感受臀部发力,而不是大腿外侧。
图源网络侵删
2、拉伸紧张肌群
① 青蛙式拉伸
跪姿,双膝向两侧尽可能打开(感觉大腿内侧有拉伸感),双脚脚掌相对或脚背贴地(根据柔韧性)。保持背部挺直或缓慢向前俯身,手肘撑地或向前延伸,感受大腿内侧和髋关节内侧的拉伸感。
目标肌肉:大腿内侧内收肌群、髋内收肌群。保持时间:30-60秒×3组。要点:循序渐进,不要强行下压。如果膝盖不适,可在膝盖下方垫软垫。
② 盘腿前倾
坐姿,双脚脚掌相对,膝盖尽量向两侧打开。保持背部挺直,核心收紧,从髋部开始缓慢向前俯身,不是弯腰弓背,感受大腿内侧和臀部的拉伸感。
目标肌肉:大腿内侧内收肌群、臀部肌群。保持时间:30-60秒×3组。要点:背部尽量保持延展,感受拉伸,避免弹震。
③ 髂胫束/大腿外侧拉伸
站立,将需要拉伸的腿交叉放到支撑腿的后方。身体向支撑腿一侧侧弯(如拉伸右腿,则身体向左侧弯),同时将髋部向对侧(右侧)推出,感受右腿大腿外侧到臀部的拉伸感。可以扶墙保持平衡。
④ 泡沫轴放松
侧卧,将泡沫轴置于大腿外侧,从髋部下方到膝盖上方。用下方手臂和腿支撑身体重量,缓慢滚动按压大腿外侧髂胫束区域。找到痛点可以稍作停留。
目标肌肉:髂胫束、阔筋膜张肌、大腿外侧。保持/滚动时间: 拉伸每侧30-60秒×3组;泡沫轴每侧滚动1-2分钟。要点:拉伸时避免过度弯腰。泡沫轴放松会感觉酸痛,但应在可忍受范围内。
3、改善整体力线与姿势习惯
① 避免不良姿势
翘二郎腿:会加重骨盆倾斜和髋关节内外肌力不平衡。
W坐姿:跪坐时小腿在身体两侧呈W形,对儿童尤其不利,会加重O型腿趋势。
重心偏移:站立时重心偏向一侧腿。
走路外八字:刻意调整为脚尖朝前或略微内收,但不要内八字。
② 站立与行走意识
站立:双脚分开与髋同宽,脚尖指向前方或略微内收(感觉膝盖朝向正前方),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收紧核心和臀部,避免骨盆前倾或后倾。
行走:迈步时,有意识地将膝盖(髌骨)朝向正前方移动,感觉从脚跟到脚趾的流畅滚动。想象双脚走在两条靠近的平行线上,而不是两条分开的线。
③ 选择合适的鞋子
避免穿高跟鞋或鞋底严重磨损,尤其外侧磨损的鞋子。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和稳定性的鞋子。如有必要,可在专业指导下使用矫正鞋垫。
4、核心稳定性训练
强壮腹部、下背部的核心,有助于维持骨盆和脊柱的稳定,为下肢提供良好基础。
① 平板支撑
保持身体呈直线,收紧核心和臀部,避免塌腰或撅屁股。保持30-60秒×3组。
② 鸟狗式
四足跪姿,保持躯干稳定不动,缓慢交替伸出对侧手臂和腿(如伸右手+左脚),保持伸直与躯干平行,然后缓慢收回换边。每侧10-15次×3组。
核心原则:加强内侧(内收肌)和外侧(臀中肌),拉伸外侧(外旋肌、髂胫束)。
坚持是关键:每天或隔天规律练习,持续数月才能看到明显改善。
关注动作质量:宁可次数少,也要做标准。
专业评估先行:如果O型腿明显、伴随疼痛、或自我训练一段时间无改善甚至加重,务必寻求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帮助,除骨骼畸形等需医疗干预的情况。
儿童O型腿:2岁前通常是生理性现象。2岁后仍明显或加重,应咨询儿科或儿童骨科医生进行评估,切勿自行盲目矫正。
矫正过程中,需保持耐心和信心,正确的训练方法结合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就能逐步改善下肢力线,跟“O型腿”说再见!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o型腿如何矫正(O型腿腿不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