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果果的妈妈,97后的普通全职宝妈。
记录成长中的小碎片,
分享育儿路上的“干货”,
和你聊聊当妈妈的那些心事、爱与疲惫。
果果的慢时光|第345天成长记录今天是果果出生后的第11个月零9天
最近后台有位妈妈留言说:
“我家宝宝6个月了,最近睡觉前总是疯狂踢腿,翘脚砸床,声音大到我以为地震了,正常吗?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其实,这个现象并不少见。
不仅是6个月,很多宝宝在4个月、7个月、甚至1岁时,都会频繁出现“翘脚砸床”“踢腿”“用脚跺床板”等奇怪动作。
有的新手爸妈担心是不是抽搐、神经异常,
有的奶奶姥姥会说“是不是惊吓了”“缺钙了”,
还有人会疑神疑鬼,和“迷信”联想上。
其实,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这些“迷惑行为”,往往是宝宝身体和神经系统在发育的信号。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宝宝为什么会“翘脚砸床”?是不是正常?家长该怎么应对?
一、这种“翘脚砸床”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先来还原下这个动作:宝宝躺着,双腿伸直,然后突然高高抬起一只脚或双脚,用力砸向床板,发出“咚”的一声,然后重复。
有的宝宝一边玩一边做,有的宝宝是入睡前做,有的甚至是半夜突然动。
这其实是婴幼儿常见的“运动型自我刺激行为”,在医学上没有特别异常的定义,属于正常神经发育过程的一部分。
二、家长常见的4种误解
❌误解1:是不是“缺钙”了?这是最常被提及的误解。
一有宝宝动作大一点、夜里睡不安稳,很多家长就下意识认为是缺钙。
但其实,钙缺乏的典型表现是出牙晚、枕秃、夜惊、出汗多等,而“翘脚砸床”不一定就是缺钙信号。
如果孩子精神好、吃奶正常、发育达标,就不用盲目补钙。
❌误解2:是不是“神经系统有问题”?只要宝宝没有伴随眼神呆滞、动作刻板、对外界无反应等情况,就不是神经系统问题。
规律性的翘脚、踢腿、蹬床,都是宝宝练习自己身体协调的过程。
❌误解3:“是不是鬼压床”之类的迷信说法?别笑,真的有不少长辈这样讲。
有妈妈留言说她婆婆每天晚上给宝宝“贴红纸”“念咒语”,就因为孩子睡觉时“动作太大”。
宝宝翘脚不是中邪,也不是迷信,是大脑正在建立与身体的“神经连接”。
❌误解4:“是不是太调皮,故意玩的?”这句话听着是不是有点熟?
宝宝的动作完全不是“故意”——他根本不懂“调皮”这两个字的含义。
他只是发现一个新技能了——
“咦?我把脚抬起来一砸,就会有声音诶!”
于是他反复尝试,反复练习,这就是探索世界的方式。
宝宝从出生到1岁,动作发育是按顺序逐步推进的:
3个月:抬头、蹬腿;4-6个月:翻身、支撑;6-8个月:坐起、匍匐爬;9-12个月:站立、迈步。而“翘脚砸床”正好是宝宝在锻炼下肢力量,为接下来的翻身、爬、走打基础。
✅原因2:感知反馈,锻炼“本体感”“本体感”指的是人对自己身体部位位置和动作的感知能力。
宝宝通过反复踢床、砸床,感受到:
力量变化;声音反馈;身体平衡变化。这其实是神经系统发育的训练方式之一。
✅原因3:入睡仪式,释放多余精力
部分宝宝在入睡前特别喜欢做重复动作,比如:
翻身翻来翻去;蹬腿、踢床;抓耳朵、揉脸。这是一种自我安抚方式,有助于缓解焦虑、帮助入睡。
✅原因4:精力旺盛,白天运动量不够有些宝宝白天活动太少,或者白天被抱太久,缺少自由翻滚、爬动的时间,晚上就会在床上“发泄”没用完的能量。
你可以观察:
一天下来如果户外运动时间足够、爬行玩耍充分,宝宝入睡就更安稳,动作也会少很多。
翘脚砸床属于正常行为,不是“毛病”,不要因为声音大就强行拉住宝宝的腿、呵斥他。
除非他已经睡着,动作太大可能惊醒自己,可以轻轻帮他调整姿势。
✔ 提前“放电”,增加白天运动量可以多安排:
爬行练习;踢踢球;爸妈一起趴着陪玩。有助于宝宝更快释放精力,晚上也就不会那么“折腾”。
✔ 睡前节奏拉慢,建立入睡仪式
比如:
洗澡+按摩;小夜灯+讲故事;安静的音乐+轻拍节奏。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宝宝情绪平稳、肌肉放松、减少睡前动作。
✔ 保持安静、灯光柔和的睡眠环境避免强光、刺激声响干扰;避免过度逗笑、追逐打闹导致入睡过激动。
良好的睡眠环境能让宝宝更快进入深睡期,自然“翘脚”也少了。
END
我是果果的妈妈,一位97后的普通全职宝妈。
和你聊聊当妈妈的那些心事、爱与疲惫。
欢迎一起分享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一岁的宝宝总是趴着睡双腿跪着屁股翘得老(宝宝为什么总爱翘脚砸床很多家长都误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