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福利礼包赠送中】即日起,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实物)一份,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很多人不知道肺水肿有多凶险。它不像某些病,拖几年慢慢恶化。
这个病的进程可以快到让人措手不及。从不适到呼吸衰竭,可能就在几个小时内完成。
一旦进入爆发阶段,氧气进不去、二氧化碳排不出,生命就像是被一层水堵住了出口。
等人送到医院,有时已经错过了能逆转的时机。真正危险的不是肺水肿这个名字,而是它背后隐藏的各种诱因和被误判的信号。
一开始出现的可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呼吸急促。有些人晚上睡觉时忽然憋醒,以为是做噩梦,也有人感觉胸口发紧,说不清是胀还是痛,只觉得喘不上来气。
这种状态在刚出现时,躺下来会更严重,坐起来反而缓解一点。
很多人以为是支气管问题或者肺炎,其实这时候肺部毛细血管已经开始漏液了,液体进入肺泡,把原本充满空气的空间一点点填满。
再严重一点时,会开始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这是个非常特异的信号,大多数肺部疾病不会有这种表现。
肺水肿的液体带着红细胞从血管里渗出,混在肺泡里形成这种带血泡沫。
这个阶段,如果还在家里拖着不去医院,风险就非常高了。
咳出的不是痰,是身体给出的最后通牒。很快,血氧饱和度会掉到临界线以下,人开始意识模糊、说话发飘、指甲发紫。
高血压是引爆这个病的常见背景。很多人血压高了十几年不当回事,吃药三天好一点就停了,
结果某天情绪激动、劳累过度,血压冲破上限,心脏负荷激增,肺循环压力猛涨,液体就被压出来。
也有的人是在心梗后几天突然急性发作,心脏射血功能大幅下降,左心衰竭,导致肺部瘀血、液体倒灌。这些突发的转折,不是偶然,是积累到临界点后的必然。
值得警惕的是,一部分肺水肿发生在住院期间,特别是心衰或肾病病人。有些人打了点滴、补了液,几小时后就喘得厉害。
这不是药的问题,是身体调节水钠平衡的能力崩溃了。肺部本来就处在边缘状态,多加一点负担就垮了。
医生叫这类情况为容量负荷型肺水肿,需要立刻用利尿剂抽水。延迟半小时,都可能让人陷入危重状态。
有人以为只有老人才会得这个病,年轻人离得远。但现实不是这样。急性暴发型肺水肿,在运动员中也不是没见过。
有一类叫“运动诱发性肺水肿”,在高强度训练、极限耐力赛事中出现。一旦身体失水严重、血容量相对浓缩、肺毛细血管压差升高,同样会发生液体渗漏。
有一篇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个案报告显示,一名35岁铁人三项选手,在比赛后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泡沫痰,送医后诊断为急性肺水肿,差点抢救不过来。
肺水肿的机制核心就是“漏”。无论是心衰、肾衰、感染、毒物暴露,最终都是让肺的微血管屏障破裂或通透性增强。
水从血管里跑到肺泡里,氧气就被挡在门外。所以说这个病看起来是肺的问题,根其实在循环系统,或者说在整个代谢系统。
单靠吸氧、拍痰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把水排出去、压力降下来、渗漏控制住。
有些人平时肺功能不差,慢性病也不明显,还是突然发病。这种情况往往和感染有关,特别是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冠状病毒感染等。
如果病毒攻击了心肌,让左心室功能暂时下降,也可能诱发肺水肿。这时候心电图可能还正常,但BNP(脑钠肽)会升高。
很多基层医生如果不熟悉这类指标,容易误诊为普通肺炎,耽误抢救窗口。
还有一类很容易被忽略的人群,就是慢性肾病患者。他们本来排水能力差,体内水分容易积聚。平时一旦水分摄入过多,或透析不及时,就可能诱发肺部水潴留。
而他们的呼吸困难常常是慢慢进展,不像急性肺水肿那样迅猛,所以反而更容易被忽视。
有报告指出,30%以上的慢性透析患者在停透48小时内肺水肿加重,但只有一半及时就医。拖着不处理,就是在等肺部彻底崩盘。
但很多人对“呼吸困难”这个信号不够敏感。以为喘一口气、憋一会儿是正常反应。
尤其是老人,说自己喘,大多数家属都只当是年纪大了体力差,其实真正的问题已经从肺泡开始扩散。
如果这个时候查一下动脉血气,往往能看到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升高,这些指标比听诊更早发现病情恶化。
这个病的急救窗口极短。一旦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掉到90%以下,死亡风险就会迅速上升。
抢救中最关键的不是输氧,而是用强效利尿剂,比如呋塞米,以及扩血管药物降低前后负荷。如果再配合无创呼吸机加压通气,可以买到一点时间。
但如果这些处理超过黄金两小时,病人进入全身缺氧状态,多个器官就会跟着出问题,肾衰、肝衰、心率失常接踵而至。
人们一直搞错一个观念:觉得生命是被某个病带走的。其实真正致命的,是身体在危急状态下无法恢复的速度。
肺水肿不是病名,是一个警告,它是系统崩塌的前奏。如果人在它刚刚出现时没有响应,等它展开全貌,再怎么救也只是延长一点时间。
为什么有的人从来不喘不咳,突然一天内就肺水肿发作,之前连一点征兆都没有?是不是这病根本没预兆?
还真不是没预兆,是看错了信号。肺水肿在临床上最容易被混淆的早期信号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劳力性呼吸急促”。
很多患者早在发作前几周就已经出现,但他们会用“年纪大了”“最近累了”“天气不好”这些解释掩盖掉。
医生在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有超过70%的急性肺水肿患者,在发病前一个月有不同程度的体重突然上升(浮肿引起)、夜间憋醒、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只是没有被当回事。
这些表面上看不是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身体给出的求救信号。
真正该做的不是等到发作再抢救,而是提前识别这些小信号。
一个人如果在睡觉时频繁憋醒、白天走几步就喘、下肢水肿加重、静脉压力上升,就应该怀疑是否循环系统已经出了问题。
BNP、心超、动脉血气这些检查越早介入,越能提前干预,避免滑向不可逆的阶段。
所以肺水肿不是突如其来的杀手,而是早就潜伏在那些看似无害的变化里。
真正决定生死的,不是药和设备,而是有没有在关键节点醒过来、动起来、处理掉那些刚刚浮出水面的异样。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1]阮明磊.急性肺水肿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3):43.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肺水肿怎么形成的(肺水肿从确诊到死亡仅几小时这几个表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