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73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宋叔今年60岁,退休后最喜欢的运动就是爬楼梯锻炼身体,既省钱又方便。可最近他发现,每次上下楼梯时膝盖都像“扎了针”一样疼,可只要走平路甚至快走,膝盖却一点事都没有。
原以为是年纪大了,关节退化,可去医院一查,医生却说:“问题不在骨头,而是髌骨软骨软化,再不注意,可能发展成髌股关节炎。”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只在上下楼时疼?今天就来讲清楚这个常被忽视的“膝盖隐患”。
我们先说说膝盖的结构。膝关节由三部分组成:股骨(大腿骨)、胫骨(小腿骨)和髌骨(膝盖骨)。髌骨像一块“护膝盾牌”,贴在膝盖前侧,能让膝关节活动时更加顺畅。
在平路行走时,髌骨承受的压力大约是体重的1.5倍;而上下楼梯时,这个压力会瞬间增加到3-4倍,甚至更高①。
如果髌骨下方的软骨因为磨损、老化或长时间受压而变软、变薄,就容易出现所谓的“髌骨软骨软化症”。这个时候髌骨和股骨之间的接触面变得粗糙,就像两个锈掉的齿轮摩擦,走平路还不明显,上下楼这种“高强度动作”就会立刻显现出问题。
医生提醒,这种病早期症状很“狡猾”,容易被误以为是普通关节炎。以下两种简单的“自检动作”,可以帮你初步判断膝盖是否已经出问题:
1. 蹲墙测试。双脚与肩同宽,背靠墙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10秒。如果过程中或起来时膝盖明显疼痛或“咔咔响”,就要警惕软骨问题。
2. 压膝盖测试。坐着时,用手掌轻轻向下压膝盖上方的髌骨,再试着活动膝盖。如果有摩擦感或刺痛,也可能提示髌骨下方软骨已经受损。
注意:上述动作仅供初筛,不能代替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虽然听起来不像“骨折”“半月板撕裂”那么吓人,但髌骨软骨软化如果不及时干预,后果也不轻。
软骨不像皮肤,一旦受损几乎不会再生。随着时间推移,软骨磨损越来越严重,会导致髌股关节稳定性下降、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可能发展成髌股关节炎,出现持续性疼痛、关节卡顿甚至无法下蹲。
尤其是女性、年长者、体重超标或长期需要爬楼的人,都是高风险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好消息是,大多数早期髌骨软骨软化并不需要手术,通过合理保养和锻炼就能明显缓解症状。
1. 减负是关键
膝盖的压力和体重呈正比。每减掉1公斤体重,膝盖负担可减轻3公斤以上。如果体重偏高,控制体重就是对膝盖最直接的保护。
同时,尽量避免长时间上下楼梯、蹲起、跪地等动作,日常可以用电梯、座椅代替。
2. 练对肌肉,软骨更轻松
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是支撑膝盖活动的“黄金肌”,强化这块肌肉,可以有效分担软骨压力,减轻疼痛。
推荐动作:靠墙静蹲。背靠墙,慢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15秒后起身,重复510次。每天坚持23组,有助于增强支撑力。
如果膝盖已经很疼,可以先做直腿抬高:仰卧,单腿伸直缓慢抬高至45度,坚持5秒,慢慢放下,左右交替进行。
很多人问:能不能吃些保健品“养软骨”?目前公认对软骨健康有帮助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以下几类:
胶原蛋白与氨糖:可作为软骨结构的“原材料”,但作用有限,不能代替治疗。
维生素D与钙:对维持骨骼健康有帮助,尤其适合中老年人补充。
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E:有助于减缓软骨老化。
不过,医生提醒:靠吃补品“逆转”软骨软化是不现实的,科学锻炼+正确用力+控制体重,才是最有效的治疗路径。
髌骨软骨软化不是“老年病”,也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小毛病。它是身体给出的提前预警:如果你上下楼膝盖疼,但走平路没事,不要再拖了!
日常多留心膝盖信号,合理锻炼、科学减负,别等到“上下楼都要扶墙”才后悔。
参考文献:
① 《中国骨科疾病诊疗指南·髌股关节紊乱与髌骨软骨软化的诊断与治疗共识》.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2023年② 《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早期发现与康复训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 2022年③ 《人体运动与关节负荷研究报告》.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 2021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膝盖以下小腿疼痛是咋回事?(上下楼膝盖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