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体重在短时间内不明原因下降,往往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医学上通常将“突然消瘦”定义为: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这种情况并非“瘦身成功”的好事,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严重疾病。
代谢紊乱
代谢系统异常是导致突然消瘦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中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尤为典型。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时,身体会自动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应急”,从而造成体重快速下降。这类患者常伴随“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部分人还会出现乏力、视力模糊等表现。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仅以体重下降为主要信号,容易被忽视。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了身体的新陈代谢。患者基础代谢率显著升高,即使进食量增加,身体消耗的能量也远超摄入,进而导致体重下降。甲亢患者还常出现心慌、手抖、多汗、情绪易激动、失眠等症状,女性可能伴随月经紊乱。
消化系统疾病
食物的消化、吸收依赖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一旦肠道、肝脏等器官出现问题,营养吸收障碍会直接导致体重下降。
胃肠道疾病是常见诱因。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因进食后疼痛加剧,可能不自觉减少进食量;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会破坏肠道黏膜,影响营养吸收,患者还可能伴随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此外,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能通过影响食欲或消化效率,间接导致体重下降。
肝脏和胰腺疾病同样不容忽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受损,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慢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液分泌减少,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常出现脂肪泻(粪便油腻、漂浮水面),进而导致体重持续下降。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导致突然消瘦的“高危因素”,癌细胞的快速增殖需要大量能量,会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同时还会释放一些物质加速身体代谢,造成“恶病质”状态。
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肠癌、肝癌等,早期就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胃癌患者可能伴随上腹痛、反酸、食欲减退;肠癌患者常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等症状。肺癌患者除了咳嗽、咯血、胸痛等表现,体重下降也可能是早期信号,尤其是老年人群需特别警惕。此外,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也常以不明原因的消瘦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发热、盗汗。
肿瘤引起的消瘦往往进展迅速,且伴随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即使增加饮食也难以逆转体重下降趋势。
精神心理因素
心理状态对体重的影响常被低估,长期精神压力或心理疾病可能通过干扰食欲和代谢,导致体重下降。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失去兴趣,长期进食不足会导致体重下降,同时伴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焦虑症则可能通过影响消化功能(如胃肠蠕动紊乱)或导致进食时情绪紧张,间接减少营养摄入。此外,长期压力会使身体分泌皮质醇等激素,加速能量消耗,也可能引起体重下降。
其他原因
除上述疾病外,还有一些因素可能导致突然消瘦。例如,慢性感染(如肺结核、艾滋病)会使身体处于持续的炎症状态,消耗大量能量,肺结核患者还可能伴随咳嗽、咯血、午后低热等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会影响全身代谢,部分患者以体重下降为早期表现;药物影响(如长期服用甲状腺素、泻药、某些抗癌药)也可能通过改变代谢或抑制食欲导致体重下降。
出现突然消瘦该怎么办?
1. 记录体重变化:定期测量体重,明确下降速度和幅度,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2. 及时就医检查:优先排查高危疾病,如通过血糖、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糖尿病、甲亢;通过胃肠镜、腹部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排查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
3. 配合全面评估:告知医生详细症状(如饮食、排便、睡眠变化)、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制定针对性检查方案。
突然消瘦不是“福气”,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无论是否伴随其他症状,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尽早排查病因。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消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突然消瘦 可能是这些疾病在作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