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58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就喝一小杯,应该没事吧?”门诊中,像这样的问题,心内科医生几乎天天都会被问到。有些患者甚至理直气壮:“我不抽烟不熬夜,就爱喝点小酒,这也不行?”
但医生的回答却总是很明确:“高血压患者,酒,真不能碰。”
为什么这么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据可查、有案可循。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血压患者喝酒,到底会带来什么后果?
一、喝酒“伤血压”,不是说说而已很多人以为,少量饮酒可以通血脉、活血气,甚至还有人说红酒能“软化血管”。但在高血压面前,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中明确指出:饮酒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的重要行为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不管是白酒、啤酒还是红酒,酒精进入人体后,都会引起血管扩张、心率加快,一段时间后又会反弹性收缩,最终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升高。
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正是高血压患者最不需要的。
高血压患者如果依旧饮酒,尤其是长期饮酒,身体可能会一步步滑向危险边缘——
1. 血压飙升,药物“白吃了”酒精会干扰抗高血压药物的代谢,让药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还会与酒精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心跳加快、头晕恶心,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
更重要的是,长期饮酒会让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促使血压持续升高。原本控制得不错的血压,可能因为几杯酒就功亏一篑。
2. 心脑血管意外,悄然靠近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血压再控制不住,极易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4倍以上,而长期饮酒会进一步放大这个风险。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但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具有毒性,会损伤肝细胞;而肾脏则承担着排出代谢产物的重任。
高血压本身就容易引发高血压肾病,如果再加上酒精刺激,肾功能恶化的速度会加快,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尿毒症。
三、有人说“少喝没事”,到底有没有“安全量”?很多人心存侥幸:“我喝得不多,控制在一两酒以内,应该没问题。”
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早已给出明确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完全戒酒。
所谓的“少量饮酒有益健康”,那是针对极少数健康人群的特定研究结论,并不适用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
一旦患病,身体的代谢、血管反应都已经发生变化,哪怕“一小口”,也可能成为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除了喝酒,高血压患者这些习惯也要警惕1. 熬夜:睡眠不足会让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血压自然“高高不下”。
2. 重口味饮食:高盐、高油、高糖饮食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3. 情绪波动:长期焦虑、愤怒、压抑等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血压稳定。
健康从来不是单靠“吃药”就能搞定的,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血压控制的根基。
五、控制血压,医生这几句话要记牢血压控制目标:一般建议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具体数值应听从医生建议。
用药不能停:高血压是慢性病,用药需长期坚持,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
三分治七分养: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都是“降压药”。
喝酒从来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可能成为高血压患者健康的“终结者”。高血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会因为几杯酒立刻“爆雷”,但每一次饮酒,都是在给心脑血管添堵。
如果你已经在吃降压药,请把“戒酒”当成最重要的一步生活治疗。如果你还没确诊高血压,也请别把酒精当作放松的方式。
控制血压,远离酒精,是你给自己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保护。
参考资料:[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高血压喝酒危害有哪些(高血压一口酒都不能喝医生强调血压高还喝酒)》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