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提起甘草片,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它的影子。咳嗽了,甘草片;嗓子干,甘草片;嘴里发苦,还是甘草片。
小小的一片,甘甜入心,很多人甚至当成糖吃。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无害”的老药,竟然能让人命悬一线。
2023年,上海中山医院收治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主诉浮肿、乏力、心慌,一查血压飙到200多,血钾低得惊人。
医生仔细一问,老人竟然因为嗓子干,连续吃了两个月的甘草片,每天几十片。这下好了,低血钾、高血压、心率失常全找上门了,差点没挺过去。医生摇头直言:“甘草片吃太多,比毒药还狠!”
这可不是吓唬你。甘草片,吃不得糊涂,背后藏着的健康隐患,远比你以为的严重。
“中药”光环掩盖的致命陷阱甘草,药食同源,老百姓熟得不能再熟。按理说,这种常用于中医处方、被奉为“调和诸药”的“良将”,怎么可能出事?问题就出在“多吃无害”的迷信上。
甘草里含有一种叫甘草酸的成分,别看它在润肺止咳、养胃护肝方面小有名气,但这玩意儿进入人体后,代谢出的产物——甘草次酸,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电解质破坏王”。
它会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让身体内的钾离子迅速流失,同时钠离子却牢牢抓在体内,结果就是低血钾、高血压、水钠潴留、心率紊乱。
有统计显示,甘草片是“药源性低钾血症”的高发元凶之一,不少患者甚至不记得自己吃过什么“猛药”,殊不知那一片片甘草片,早就在暗中布局。
而且,每个人的代谢能力不同,有些人吃几天就中招,有些人可能坚持几个月才露馅,但一旦引发低血钾,后果远非“补钾”那么简单。
低钾会让神经和肌肉失去应有的兴奋性,肌肉无力、四肢酸软、便秘、心律不齐,严重的甚至心脏停搏,直接要命。
为什么甘草片总让人误以为是“糖”?说白了,还是因为太甜了,吃起来没有半点“药感”,很多人索性当零食嚼着玩。
尤其是老年人、孩子,嗓子不舒服就吃,嘴里无聊也吃,有的甚至靠甘草片“解馋”,简直是拿命当代价。
但比这更可怕的,是一些“另类用途”:市面上还真有人拿甘草片“泡水喝、泡茶喝”,美其名曰“清热解毒、护嗓养胃”,殊不知,一杯甘草水下肚,甘草酸就潜伏了。
要知道,国家药典对甘草片的剂量早有规定,成人每日用量不超过9克,而一片甘草片的甘草含量并不小。
若按照推荐剂量,通常一日三次,每次2-3片,稍不留神就超标了。若是自行泡水或频繁吃,剂量瞬间失控,危害隐患无处不在。
哪些人碰了甘草片更危险?尤其要提醒以下几类人,甘草片不是你的“朋友”,更像是“埋伏的敌人”:
第一类,高血压患者。甘草片的“升压”效果可是实打实的,血压本就不稳的人再吃,等于在脑出血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二类,肾功能不全者。肾脏本来代谢钠钾的能力就差,甘草酸一入体,钾流失更猛,肾脏不堪重负,最终雪上加霜。
第三类,心律不齐患者。低钾最怕心脏出问题,甘草片对心脏来说,简直是“催命符”,不怕你心律乱,就怕你乱到停。
第四类,孕妇。研究证实,孕期大量摄入甘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早产和智力低下风险。
第五类,老年人。本身体液、电解质调节能力差,甘草酸的“毒性”在老年人体内更容易积蓄放大,稍微多吃几天,身体就撑不住。
甘草虽好,得会吃才行甘草片不能乱吃,不代表甘草不能用。毕竟,甘草的药用价值还是有的,关键在于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按需按量。
如果真嗓子不舒服、咳嗽,去医院开个止咳化痰的药,比起盲吃甘草片,安全太多。再不济,喝点清茶润润嗓,也比往嘴里丢甘草片强。
医生还提醒,如果近期莫名出现全身浮肿、肌肉无力、心跳乱跳,还老是口干舌燥,可别单纯以为是“天气热”“缺水”,记得回忆一下是不是吃了不少甘草片或者含甘草的保健品、饮料。
结尾
你看,药从来都不是糖,别让甘甜的外衣骗了你。甘草片虽小,乱吃真能要命。药该怎么吃,医生说了算,别让“多吃无害”的思维误了健康。
别小瞧了一片药,有时候,它比你以为的“毒药”,更懂得伪装。
参考文献[1]周亚平,唐学平,黄国海,等. 甘草酸及其盐类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37(2):127-133.[2]中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刘瑞文,张云霞. 甘草及其制剂对心血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2,27(5):533-540.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一岁两个月宝宝能吃甘草片吗(甘草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