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方的李大妈,今年55岁。她最近发现一到下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后背总会一阵酸胀。她开始以为只是累了,想着忍忍就过去,晚上泡个脚、热敷一下就好。可一连半个月,后背疼痛并没缓解,反而变得更频繁,有时连翻个身都觉得不舒服。女儿催着她去医院查查,她却觉得“没啥大事,就是岁数大了、累的”。直到有一天爬楼梯时背上一阵刺痛,让她不得不重新正视这个问题。如果你也和李大妈一样,总觉得后背疼,总拿“累了”当借口,那真得敲响警钟。其实,持续性的后背痛,可能是身体在发警报。
很多人都觉得,后背酸痛就是累多了、筋骨紧张,或者天冷受了风。不少人喜欢自行按摩、贴膏药、抹点药油应付一下。可是,这种“掩耳盗铃”真的靠谱吗?后背疼痛其实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健康隐患。临床数据表明,每年因慢性后背疼痛而最终确诊为疾病的患者比例超过32%。之前网上也有不少讨论,说后背痛警惕“三种病”,其实不止三种,甚至比大家想的复杂得多。
关于后背疼,大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疾病性原因,一类是疾病相关的因素。
最常见的无病理性疼痛,比如 长时间伏案工作,坐姿不正,背部肌肉疲劳。 睡眠姿势不好、枕头过高或过低。 劳损,体力活干得多了,背部肌肉拉伤。 受凉,天气变冷背部未注意保暖,导致肌肉僵硬。
但如果后背的酸痛、胀痛、刺痛反复发作,持续一两周都不缓解,或者伴随有发烧、咳嗽、胸闷、手脚麻木甚至呼吸困难的时候,就不能再简单归因于累了。多个权威健康平台和医生提醒,这种症状很可能和一些躲在背后的疾病相关,比如:
1. 肌肉拉伤、筋膜炎做过重体力或者突然用力(比如搬家具、抱小孩),容易导致背部肌肉和筋膜微损伤。早期可能是局部刺痛或酸胀,休息一阵能缓解。如果反复损伤,局部会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形成筋膜炎甚至慢性筋膜疼痛综合征。数据提示,筋膜炎引发背痛人数占慢性背痛人群的23%-28%,而且女性更多见。
2. 颈椎、胸椎疾病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办公族,容易出现颈椎、胸椎的关节和椎间盘退变,压迫到神经,引发放射性背痛。经常会觉得一侧背部、肩胛骨周围隐痛或麻木,有的手臂也跟着发沉。医生表示,久坐、伏案超过6小时/天的人中,超六成会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风险。
不少人不知道,有些心肺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第一信号就在背部。比如心绞痛、心梗有的时候会以背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伴随胸闷、喘不上气。常见胆囊炎、胰腺炎,也常常突发右上腹、左上腹和背部的放射性疼痛。如果后背疼得突然,特别厉害,同时有出汗、恶心等,一定要警惕。
4. 肺部或肾脏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有时会引起背部钝痛,尤其合并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时要警惕。肾结石、肾炎,同样可能引起腰背部的放射痛。如果背痛伴随小便异常、腰部叩击痛、浮肿或者乏力,要尽快就医。
5. 其他常被忽视的疾病有些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也会让背部出现持续僵硬与疼痛。这类疾病往往伴有晨僵,活动后略有缓解,青少年和中青年男性人群要多注意。也别忽视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等问题,尤其老年女性。
“背后”疾病有哪些信号?这些变化别忽略长期后背不舒服,和以下信号一块出现,危险系数会大增:
剧烈背痛+呼吸困难、心悸或恶心,要排除心脏问题;背痛+咳嗽、胸闷或发烧,多想想肺部、呼吸道的毛病;背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小心胆囊、胰腺问题。;背痛+小便困难、腰部拍打痛,警惕肾脏异常。
有数据显示,有超过40%的老年人会因背痛而误以为是疲劳,延误了最佳问诊时间。而里头暗藏内科大病的比例并不低,各年龄段都得多警惕。
“背痛不当回事”到底会带来什么后果?很多人对背痛不以为然,错过了早期干预的窗口。慢性背痛拖得越久, 发展慢性筋膜炎,局部功能受限,活动减少,生活质量打折 椎间盘进一步变性,严重时易诱发四肢麻木,甚至瘫痪风险 内脏疾病延误,发现时已经是重症,治疗难度陡升 心理负担加重,慢性疼痛影响情绪,易诱发焦虑抑郁
相关权威数据中指出,背痛患者延迟诊断1-3个月,严重并发症概率可上升17%。可见再忍、再拖,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日常怎么预防、缓解背部疼痛?这几招你得知道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背痛,都别盲目忍耐。可以试试这些生活化建议:
保持正确姿势,电脑高度适中、坐椅别过软、颈腰有支撑;每工作/学习30-4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拉伸背部肌肉;睡觉用合适软硬的床垫,不要高枕无忧;合理锻炼,比如游泳、快走、简单拉伸运动;晚上热敷或泡脚,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转季时注意背部保暖,别贪凉;背痛久不愈合并其他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养成好的习惯,别让疼痛成为常态。如果工作压力大,适当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绷,心理状态也会影响背痛的好转。对于已经有相关疾病史的朋友,定期体检,有异常早干预。
身体偶尔闹点小毛病正常,但如果背痛超过一周还没缓解,或者影响到日常生活、伴随不适症状多,真的得重视,别自欺欺人。健康其实比你想象的更脆弱,也更容易被忽视。抓住微小信号,也等于多了一份安全感。
每个人健康状况不同,上述建议仅供参考。如果出现无法自行缓解的疼痛,还是建议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咨询医生,由专业人士帮你做详细评估和诊疗。那些“盯上你”的疾病别总指望“扛一扛就好”,很多重大疾病早期其实都有信号,只是被我们忽视了。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女性左边背疼是为什么(后背总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