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高血压,靠吃药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有些人只要改变生活方式,血压就能正常!”
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信。身边一大半高血压患者,第一反应都是长期吃药,甚至觉得一辈子都甩不掉降压药。但官方指南早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只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血压很难真正稳定。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5%,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人血压高。不少人一查出高血压,根本没想过运动能帮大忙,反而陷入“药物依赖”死循环。
既然如此,运动到底能不能让血压恢复正常?哪些运动方式才靠谱?高血压患者是不是都适合运动?今天,就用最直接、最接地气的话,把这些问题讲明白。
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是慢性病,根本没法治好,只能“控制”。但仔细翻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血压防治管理办法》,你会发现: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确实可以不靠药物,通过运动等非药物疗法,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
什么叫“正常范围”?就是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这就是被公认的“达标”。只要血压能达标,药物和非药物干预都算成功。
运动调节血压,原理其实很简单:
运动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让心脏负担减轻,血压自然慢慢回落。坚持有氧运动,能让身体的“血管管道”变得更通畅,像自来水管不堵了一样,压力自然小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明确指出,规律运动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措施之一。不是辅助,是基础。也就是说,运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做的事。
有些人担心,运动会不会让血压更高?其实不然。只要选择合适方式、掌握好节奏,运动对血压的长期影响是下降而不是升高。
数据更直观: 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12周后,平均收缩压可下降5~10毫米汞柱。 这个降幅,跟很多降压药相当,有的甚至更明显。
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靠运动恢复正常血压。 运动对单纯高血压、轻中度高血压、没有严重并发症的人效果最好。 如果合并心衰、肾病、严重心脑血管问题,需要医生评估,别盲目自己锻炼。
哪些运动对血压最有效?别再做无用功,选错方式反伤身不少人一听到“运动”,就想到跑步、快走,觉得只要动就行。其实,运动方式选错了,不但没用,反而可能让血压波动更大,甚至出现危险。
最推荐的,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什么是“中等强度”?其实不用复杂计算,只要运动时感觉有些气喘,但还能正常说话,就是合适的强度。比如快走、骑自行车、慢跑、游泳、广场舞、太极拳等,都是靠谱的选择。
国家卫健委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都明确推荐:
每周5天,每次30分钟,累计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最理想的降压“药方”。
有些人问,“力量训练能不能做?” 可以做,但要注意方式。比如哑铃、弹力带训练都可以,只要强度适中,动作标准,避免屏气、憋劲。因为屏气用力容易让血压突然升高,反而危险。
运动前一定要测血压。 如果收缩压大于18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建议先休息,血压降下来后再锻炼。
有些人担心早上运动血压会不会更高。其实,只要血压稳定,早晨锻炼没问题,但冬天气温低时不建议清晨锻炼,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还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 运动时间不用太长,30~40分钟就够。 超过1小时反而容易疲劳,影响心脏功能。
如果刚开始锻炼,建议从10分钟慢慢增加,身体适应后再延长。运动过程中如出现胸闷、心慌、头晕、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及时就医。
运动降压有没有副作用?哪些坑千万别踩?很多人觉得,运动有益无害,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想法很危险。运动虽然是“良药”,但用不好也有副作用。
首先,高强度、爆发力运动不适合高血压患者。 像短跑、举重、剧烈球类、跳绳等,会让心率飙升,血压也会跟着冲高,容易诱发心梗、脑卒中。
其次,运动方式单一效果有限。 只做一种运动,身体很快适应,降压效果变弱。建议可以交替进行快走、骑车、游泳、太极等,不同运动方式组合,效果更好。
第三,运动后别马上停下。 很多人一结束锻炼就坐下休息,甚至直接躺下,这样容易引发血压波动。建议运动结束后慢慢放松,做几分钟拉伸,让血压平稳下来。
还有人问, 运动能不能完全替代药物? 答案很明确: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仍然需要药物配合。 只有少部分轻度高血压、没有并发症、生活方式彻底改善的人,才可能不用药。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强调, 运动是基础,但不是万能。 不能因为运动有效,就随意停药。血压是否能停药,只能由医生评估后决定,绝不能自己做主。
运动降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 坚持3~6个月,效果才明显。短期见效的都是假象,长期坚持才靠谱。
不少人发现血压正常后就停下锻炼,以为“任务完成”了。其实,这才是血压反弹的高危时刻。
血压降下来,只是调整生活方式的“起点”。 如果恢复老习惯,不运动,再多的药也挡不住血压回升。
运动能改善血管弹性、调节自主神经、促进代谢,这些效果只有持续才稳定。停下来,血压很快会涨回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特别提醒: 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控制达标,也应长期坚持运动,不能间断。 哪怕血压正常了,运动也要像刷牙一样成为日常习惯。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运动意义不大。其实, 中老年人长期坚持运动,血压下降幅度更明显,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更低。 不运动才是真正的“慢性自杀”。
运动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是短期任务,而是终身工程。 无论血压是否正常,运动都不能停。
有些人担心运动会不会加重关节负担。可以选择低冲击、柔和的运动,比如游泳、太极拳、健步走。只要方式得当,运动对关节的损伤非常有限,反而能增强肌肉,保护关节。
血压稳定不等于可以放松警惕。 每年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和用药方案,才能真正管住血压。
血压恢复正常不是终点,坚持运动才是控制高血压的真正秘诀。
参考文献①.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J].中华心血管杂志,2023,51(12):1109-1170.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血压突然升高怎么缓解(一位高血压者的分享我是如何通过运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