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岁的王女士最近发现内裤上常有少量暗红色血迹,以为是更年期激素变化导致的妇科炎症,便自行购买了妇科洗液清洗,可出血症状不仅没缓解,反而出现了性交后出血。
她前往医院就诊,经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后,被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很多中老年女性和王女士一样,容易忽视私处出血症状,将其归咎于炎症,实则可能是宫颈病变的预警信号。
一、宫颈癌前病变与妇科炎症的症状区别私处出血是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宫颈癌前病变与普通妇科炎症的出血特点及伴随症状存在明显差异,需注意区分。
普通妇科炎症(如宫颈炎、阴道炎)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白带中夹杂少量血丝,或在妇科检查、阴道冲洗后出现短暂出血,出血量较少,且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联。阴道炎患者的出血常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瘙痒等症状;宫颈炎患者可能出现宫颈充血、水肿,接触后易出血。宫颈癌前病变的出血则具有 “接触性出血” 的典型特点,即性生活后、妇科检查后出现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颜色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或非经期不规则出血,与月经周期紊乱的出血不同,通常无明显规律,且持续时间较长。
妇科炎症患者除出血外,主要伴随阴道局部不适,如瘙痒、灼热感、分泌物异常等,一般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伴随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伴有腥臭味。若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还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尿频、尿急、下肢水肿等症状,但此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二、宫颈癌前病变的常见诱因1. 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诱因,尤其是高危型 HPV(如 HPV16、18、31、33 等)的持续感染。HPV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50 岁左右的女性若年轻时有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或配偶有 HPV 感染史,感染风险较高。若感染后免疫系统未及时清除病毒,病毒持续存在并损伤宫颈细胞,就可能引发癌前病变。
中老年女性往往认为 “已过生育年龄,无需妇科筛查”,或因害羞、怕麻烦而不做定期检查,导致早期病变无法及时发现。王女士就从未做过宫颈筛查,直到出现明显出血症状才就医,此时病变已发展到中度阶段。临床数据显示,定期进行宫颈筛查的女性,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早期干预率显著提高,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大幅降低。
3. 其他危险因素吸烟、长期服用避孕药、免疫力低下、有宫颈癌家族史等,也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吸烟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 HPV 的清除;长期服用避孕药(超过 5 年)可能增加宫颈细胞异常增生的风险;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因免疫力受损,更容易发生 HPV 持续感染,诱发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 HPV 检测,即 “宫颈双筛”。TCT 通过采集宫颈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HPV 检测则明确是否感染高危型 HPV。若双筛结果异常,需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在放大镜下观察宫颈情况,并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2. 规范治疗方式宫颈癌前病变并非癌症,及时治疗可完全治愈,避免进展为宫颈癌。
轻度病变患者若 HPV 检测阴性,可定期随访观察,每 6-12 个月复查一次,部分患者的病变可自行逆转;若 HPV 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并密切监测病变变化。中重度病变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方法包括宫颈 leep 刀手术(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等,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愈目的。术后需定期复查,确认无病变残留或复发。
参考资料:
[1]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女性小便出血(50 岁女士私处出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