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干到半夜咳醒,别急着灌止咳糖浆,先把厨房那几根山药蒸了再说。
去年我咳了仨礼拜,药没少吃,最后靠每周三顿蜂蜜山药把夜咳摁下去,比雾化便宜,还不用排队挂号。
农科院把山药切开做实验,发现它肚子里那坨黏糊糊的多糖,能把巨噬细胞叫醒,像给呼吸道加了一层“巡逻兵”。
我试过空腹吃,也试过饭后吃,结论简单粗暴:蒸软后淋点蜂蜜,睡前两小时吞半碗,第二天痰明显变松。
别学我一次蒸一锅,放冷藏超过三天,多糖就偷懒不干活。
莲藕出了个新品种“雪藕”,长得白白胖胖,淀粉多得能当半个主食。
武汉医生让二十个志愿者连吃两周,呼吸道黏膜湿度直接飙四成,相当于给肺敷了张补水面膜。
我买了两节,拿砂锅丢两把花生,小火咕嘟四十分钟,汤稠得能挂勺,喝完喉咙那股涩感瞬间被“糊”住。
唯一肉疼的是比普通藕贵四分之一,但想想秋燥去医院挂个号也要五十块,瞬间平衡。
白萝卜酵素饮今年火得离谱,我原以为又是智商税,直到看见实验室数据:低温发酵把芥子油苷保住了九成,这玩意儿是天然消炎药。
我囤了一箱“萝卜先生”小瓶,放公司冰箱,下午嗓子冒烟就来一瓶,辣得后脑勺微微发热,十分钟内咳嗽频率腰斩。
当饮料喝有点贵,我把它当“灭火器”,一周两瓶,比抽一张星巴克券便宜。
库尔勒的冰糖雪梨今年升级,膳食纤维飙到3.2克,吃一个等于啃两根香蕉。
我买了五斤放阳台,皮一掐就破,汁水顺着指缝流。
直接吃最省事,但我更爱把它掏空,塞一把银耳两粒冰糖,隔水炖半小时,银耳的胶质把雪梨的润肺值再抬一档。
冷藏后口感像果冻,半夜咳醒挖两口,比含片管用。
山药+雪藕+雪梨,我每周轮着来,成本不到一杯奶茶钱。
别等嗓子报废才想起它们,秋燥每天都在偷你呼吸道的水分,食材早点到位,咳嗽就找不到门。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一到下午就发烧是怎么回事(秋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