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该怎么治?(六招助宝宝摆脱咳嗽困扰)

宝宝咳嗽该怎么治?(六招助宝宝摆脱咳嗽困扰)

野文山 2025-10-03 新鲜城事 1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期,天气转凉,气候干燥,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节。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开始出现声声咳嗽,时重时轻,反反复复,吃了不少止咳药却总不见断根。“宝宝到底怎么了?”殊不知,这很可能并非简单的感冒,而是需要针对性调护的小儿咳嗽。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静介绍,中医将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常见诱因包括风寒、风热侵袭,或饮食不当导致的痰湿内蕴、肺脾两虚。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免疫系统尚未完善,秋季温差大、燥邪当令,极易引发或加重咳嗽。很多家长对小儿咳嗽的认识及护理存在误区,容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王静副主任医师提醒家长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宝宝摆脱咳嗽纠缠。

“六招”助宝宝摆脱咳嗽困扰

避风防寒,远离外邪

小儿肺常不足,腠理疏松,冷空气、风邪等外邪极易从口鼻、皮毛侵袭人体,肺首当其冲,肺气不宣则引发咳嗽。

适时添衣:家长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尤其注意背部、腹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受凉。但也不宜穿得过多,导致孩子出汗后更易感寒。

减少暴露:在季节交替、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和病原体的直接刺激。

饮食调护,忌口为先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节最易损伤脾胃,滋生痰湿,上贮于肺,引起咳嗽。

忌寒凉甜腻: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咳嗽期间务必严格禁止冷饮、冰淇淋、寒性水果(如西瓜、梨子需慎食)、油炸食品及过于甜腻的糕点、饮料。这些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助湿生痰,导致或加重咳嗽。

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应以温热、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健脾润肺的食材,如山药、百合、白萝卜、荸荠、银耳、莲子等。

慎食发物:对于鱼、虾、蟹等海鲜及牛羊肉等“发物”,咳嗽期间应谨慎食用,以免诱发或加重咳嗽。

环境清新,避免刺激

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对于缓解咳嗽至关重要。

保持湿度:秋季干燥,保持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干燥引起的干咳。

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避免“穿堂风”直接吹到孩子。

远离烟尘:务必为孩子创造无烟环境,二手烟、油烟、灰尘等刺激性气体都会加重咳嗽。

日常保健,强身健体

增强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预防和根治咳嗽的根本。

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疾病的痊愈。建议晚上9点半之前能入睡。

适度锻炼:天气晴好时,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循序渐进地锻炼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吹风。

拍背排痰:对于痰多咳不出的小儿,家长可用空心掌轻轻拍打其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向内,帮助痰液松动排出。

中医按摩,宣肺止咳

简单的推拿手法居家即可操作,能有效缓解症状。

揉按膻中:用中指指端按揉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的膻中穴,约50-100次,可宽胸理气。

分推肩胛骨:用双手拇指沿孩子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向左右分推,约100-300次,有很好的宣肺化痰之功。

揉肺俞:按揉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约50-100次,能调补肺气。

中医外治,“简便验廉”

中医药在外治法方面优势独特,副作用小,孩子更易接受。

穴位贴敷:将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药膏贴敷于天突穴(颈部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膻中穴、肺俞穴等,通过皮肤吸收,直达病所。

小儿推拿:由专业医师进行系统的小儿推拿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能有效调整脏腑功能,驱邪外出,从根本上改善小儿体质。

采用中医外治法避免了部分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

王静副主任医师提醒,小儿咳嗽病因复杂,变化较快。若孩子咳嗽剧烈、持续时间长、伴有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治疗。切勿自行滥用止咳药或抗生素,以免延误病情。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宝宝咳嗽该怎么治?(六招助宝宝摆脱咳嗽困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