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平波是怎么回事啊?(岩山科技又赚1分股民这点收益)

心电图检查平波是怎么回事啊?(岩山科技又赚1分股民这点收益)

云昂雄 2025-10-24 国内要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岩山科技又赚1分!股民:这点收益,够买半包泡面吗?

刚因“日涨1分”被调侃,岩山科技10月23日直接玩起“反向操作”——较前一日收盘价7.32元还降了1分,最终收于7.31元,全天仅微涨0.14%。早盘以7.30元开盘后,就在7.16元到7.33元之间反复横跳,波动幅度连2%都不到。有股民在股吧精准吐槽:“昨天涨1分够买根棒棒糖,今天还降了1分,满仓十万股扣完手续费,收益连半包泡面都买不起,这是炒股还是练耐心?”更有人晒出持仓图,当日盈亏栏“+2.8元”的数字格外扎眼,配文“超市打折的矿泉水都能买两瓶,这收益还不如薅羊毛”。

这波“一分钱涨跌循环”早有苗头。10月21日刚借着AI概念冲高到7.5元,22日就回落至7.32元,23日再降1分,三天走势像极了“心电图平波”。对比同期市场,不少智能驾驶概念股单日涨超5%,岩山科技却在7.3元附近“画圈圈”,被股民封为“科技股里的佛系选手,A股中的活期存款替代品”。有老股民总结规律:“盯盘两小时,涨跌两分钱,不如眯会儿觉,醒来价格都没变。”

股价磨磨蹭蹭,资金动向早露端倪。10月23日成交额看似冲到9.96亿元,实则主力资金净流出9384.06万元,特大单买入仅2717万元,卖出却高达7582.46万元,卖出占比是买入的近3倍。盘口数据藏着更真实的图景:大量中小单在低位接盘,主力却在悄悄退场,典型的“散户互搏”场面。有资金分析人士直言:“连续三天主力净流出超1.5亿元,没有大资金托底,想打破横盘根本不可能,这票自然成了‘躺平股’。”

为啥顶着AI、智能驾驶多重概念的岩山科技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刚出炉的三季报揭开了谜底。表面看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暴涨81.51%,但细究就会发现,利润主力是卖金融资产、股票浮盈带来的1.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扣掉这些“一次性收入”,核心业务其实还在亏损。更扎心的是业务结构:占营收94.58%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老业务毛利率从57.94%腰斩至27.43%,而喊了许久的AI转型仍没见实效——智能驾驶板块上半年亏了8699万,市场占比仅1.5%,脑机接口技术要到2026年才可能商业化,AI业务收入同比暴跌72.3%,毛利率还是负数。

不过也别把岩山科技一棍子打死,它的“安全垫”其实不算薄。资产总计105.26亿元,负债却只有2.22亿元,资产负债率低至2.11%,财务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为转型提供了充足缓冲空间。而且近期股价在7元关口有明显支撑,10月17日跌至7.00元后快速反弹,说明有资金在暗中护盘。对于持仓散户来说,核心要看清持仓逻辑:如果是短线投机,这票波动小、主力出逃,确实不如换活跃度高的标的;如果是看好AI转型,不妨盯紧两个信号——扣非净利润能否转正、智能驾驶订单是否落地,这才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有意思的是,这种“一分钱行情”反而筛出了两类股民:有人吐槽“拿了半年没赚过一顿火锅钱”,也有人淡定表示“就当买了个转型观察仓,反正财务安全,跌不到哪去”。其实炒股就像熬汤,有的菜下锅就香,有的菜得慢慢炖,岩山科技显然属于后者——现在看似平淡,若后续能拿到实质订单,可能比短期暴涨的股票更有后劲;可要是一直靠“副业输血”撑利润,恐怕连“一分钱波动”都难维持。

说到底,岩山科技的“泡面级收益”,是市场对“概念热闹、业绩骨感”的正常反应。它给所有投资者提了个醒:看财报别光盯净利润,扣非利润、现金流、业务落地进度才是真功夫,盲目追概念容易被套,看懂公司真实价值再出手,才能避免“赚的钱不够买泡面”的尴尬。

特别提醒:本文分享的尾盘操作技巧仅为技术分析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波动大,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市场实际情况独立决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心电图检查平波是怎么回事啊?(岩山科技又赚1分股民这点收益)》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