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镯子一秒变黑,素颜霜里藏的不是“亮肤”是“暗算”。
国家药监局把铅的上限卡在10毫克,汞卡在1毫克,听起来像给坏人戴了紧箍,可紧箍松一毫米就能勒死一只猫。
2023年央视把十款低价素颜霜送进实验室,三款铅含量飙到27毫克,汞也没客气,直接冲到4毫克,标签上却印着“孕妇可用”。
厂家不是不懂标准,是算准了没人真去送检,算准了银镯子变黑会被姑娘当成“自己出汗多”。
银饰变黑的速度等于报警器。
银和硫一见面就生成黑灰的硫化银,铅汞本身不惹银,可它们常跟硫结伴出现,就像小偷总跟在撬锁后面。
作者把镯子往脸上一蹭,三十秒发黑,说明霜里要么硫超标,要么重金属带着硫一起蹦迪。
她吓得连夜停用,评论区却还在教“用牙膏擦擦就白了”,没人追问霜的备案号在哪。
厂家想要的就是这种“用户自查羞耻”,把锅甩给个人体质,自己继续数钱。
更深的一刀藏在“素颜”两个字。
早年间美白靠铅,后来换成汞,现在给汞穿个马甲叫“氯化亚汞”,再给铅换个身份证叫“醋酸铅”,成分表上写成“皮肤调理剂”。
监管名单更新速度赶不上改名速度,备案系统里一搜,同款产品三年前就被抽检不合格,只是换个包装又上架。
消费者要的是“一抹即白”,厂家就给出“一夜回春”,双方一个敢卖一个敢买,最后银镯子成了唯一说实话的证人。
不想被暗算,把“快速”两个字当红灯。
正规素颜霜用二氧化钛盖脸,像刷白墙,洗掉就回原样;违规的用重金属把墙染白,墙皮烂了都褪不下。
打开药监局APP,输入产品名,没有备案号直接扔;有备案号再翻成分表,看到“氯化亚汞”“醋酸铅”立刻退货。
想提亮用5%烟酰胺或10%VC衍生物,慢是慢,至少银镯子不会报警。
银镯子已经替你试毒,你还敢继续往脸上抹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想知道素颜霜对皮肤伤害有多大(后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