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者:我正在服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肝功能检查发视谷丙转氨酶升高到170 U/L,请问,我还能用甲巯咪唑吗?
药师:首先要由医生和药师判定是否是甲巯咪唑引起的。如果是,并且转氨酶超过正常值范围上限的3倍(咨询者的170,已超过),那么建议复查肝功,如果1周后复查仍未改善,则应停用甲巯咪唑。停药后,应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如未恢复正常,有必要转诊至肝脏科或消化科医生处继续诊治。
甲巯咪唑、丙基硫氠嘧啶是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严重肝毒性是这类药物罕见的不良反应。
一、儿童甲亢治疗选用甲巯咪唑,尽量不选用丙基硫氧嘧啶
使用丙基硫氧嘧啶的患者中,多达1/3有转氨酶短暂升高,这种异常可能与局灶性肝坏死有关。丙基硫氧嘧啶还可导致严重肝毒性(暴发性肝坏死),引发肝衰竭、肝移植,甚至死亡。此种不良反应罕见,据估计,成人发生率为1/10,000;儿童的风险相对较高,为1/2000。
丙基硫氧密啶在说明书中有黑框警示:使用此药有肝衰竭风险。
所以,儿童甲亢治疗选用甲巯味唑,不建议用丙基甲氧嘧啶。
二、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甲亢治疗,首选甲巯咪唑,而不是丙基硫氧密啶
甲巯咪唑也可引起肝脏疾病,但美国报告表明,其通常由胆汁淤积性功能障碍引起,而不是由肝细胞炎症引起。中国(包括台湾)的研究表明,甲巯咪唑肝衰竭风险比丙基硫氧嘧啶低。
日本一项研究纳入18,558例新诊断的Graves病患者,重度药物性肝损伤(ALT>20倍正常值上限或总胆红素>10倍正常值上限)发生率,丙基硫氧嘧啶为0.68%,甲巯咪唑为0.08%。
推荐:甲巯咪唑是儿童和成人甲亢的一线药物。
三、抗甲亢药物治疗期间,治疗初期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丙基硫氧嘧啶相关严重肝毒性通常发生于开始药物治疗后90日内(也有病例直到1年才发生)。甲巯咪唑相关肝功能异常通常出现在治疗后最初180日内。
丙基硫氧嘧啶肝脏相关致命结局与治疗剂量及治疗持续时间均无关。甲巯咪唑剂量超过13mg/天时,引起的肝炎发生率与丙基硫氧嘧啶相近或更高,
四、抗甲亢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以下症状
告知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的患者:如出现黄疸(皮肤、眼睛发黄)、深色尿、浅色粪便、厌食、瘙痒、恶心或肝区疼痛(右上腹)时,立即联系医生评估肝功能(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
五、甲亢患者肝脏受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甲亢疾病本身也有可能会导致肝脏受损。所以一些甲亢患者在没有使用药物之前,肝功能就异常了。此时,医生会根据肝胜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抗甲亢药物治疗。肝损伤不严重的时候可使用抗甲亢药物,当甲亢得到控制后,肝功能会随之改善,恢复正常的。
总结:
在使用抗甲亢药物治疗前,一定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药物治疗期间,也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相关症状时,特别是刚开始治疗6个月内,需要立即就诊。医生或药师会判断肝功能异常是否由药物引起的?是否需要停药?丙基硫氧嘧啶引起严重肝毒性的可能性高于甲巯咪唑,所以甲亢药物治疗首选甲巯咪唑。#心血管健康百问百答##了不起的中国医师##关爱心脏防患未然#请关注我,并请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药物性肝损,转氨酶高达850胆红索已达30多(甲亢药物治疗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