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7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王最近总觉得嗓子不舒服,一开始以为是换季感冒,吃了几天感冒药,症状却丝毫没有缓解。白天咳,晚上咳,尤其是夜里一躺下,咳得更厉害,有时还会咳出点黄痰。
他本以为只是小问题,结果拖了两个多月,才在医院确诊:慢性支气管炎。医生说,如果再拖下去,可能就发展成慢阻肺了。
其实像老王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长期咳嗽不愈,很多人都误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咳嗽久治不愈,真的只是感冒吗?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值得每个人警惕。
在临床上,如果咳嗽持续超过8周,医学上就称为慢性咳嗽。这种咳嗽往往并非由病毒性感冒引起,而是其他更复杂的疾病表现。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21年)》:中国成人慢性咳嗽的患病率约为9.3%,在城市居民中更高,尤其在北方和空气污染严重地区。
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1人正被慢性咳嗽困扰。
而在这些慢性咳嗽患者中,最常见的元凶之一就是——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长期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持续咳嗽、咳痰,有时还会喘。它的一个“迷惑性”就在于,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非常相似:
反复咳嗽、咳痰
早晨咳得更厉害
每年冬季都加重一次
偶尔会喘、但不剧烈
很多人因此掉以轻心,觉得“就是感冒没好利索”,结果一拖再拖,炎症反复刺激气道,最终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慢支”。
更可怕的是,慢阻肺一旦确诊,不可逆,只能延缓恶化。
不是所有人咳嗽都会变成慢性病,但有一些人,确实风险更高。
第一类是长期吸烟的人。烟雾中的焦油和刺激性气体,会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数据显示,90%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吸烟史。
第二类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尤其是年纪大、免疫力低的人,每年冬天感冒两三次,支气管黏膜反复受损,极易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第三类是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职业人群。煤矿工人、装修工、电焊工等,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吸入大量颗粒物,对肺部造成长期负担。
这些人群一旦出现持续性咳嗽、晨起咳痰、活动后气喘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肺功能,不能仅靠感冒药“蒙混过关”。
如果你发现自己咳了两三周,吃药不见效、反复发作,可能不是感冒,而是以下这些疾病在背后捣乱:
1.咳嗽变异性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常因冷空气、运动、笑声诱发,但并没有明显喘息。很多人误认为是“神经性咳嗽”,其实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
2.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以“咳痰为主”,尤其是早晨咳出白痰或黄痰较多。每年冬季加重,持续多年。如果不及时控制,会逐步发展为慢阻肺。
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听起来像“胃病”,但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喉咙有异物感、夜间加重。胃酸反流刺激喉咙,引发咳嗽,容易被误诊。
4.支气管扩张。咳嗽伴大量、黏稠、恶臭的痰液,有时还会咳血。多由肺结核、严重感染后遗症导致,需通过胸部CT确诊。
咳嗽是表象,真正的病因必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否则一味用止咳药,只会“掩盖病情”。
五、咳嗽老不好,也许是你做错了这几件事除了疾病本身,很多人“咳个不停”,其实是生活方式在帮倒忙。
滥用止咳药。不少人一咳嗽就买止咳水,结果把痰憋在肺里,影响排出,加重感染。咳痰型咳嗽首要是“化痰”,不是“止咳”。
室内太干燥。秋冬季使用暖气或空调,室内湿度低,刺激呼吸道,引发干咳。建议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
长期抽烟或吸二手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是“气道杀手”,即便你不吸烟,家人吸烟也会让你咳个不停。
不重视体检。很多人直到咳得喘不过气才去医院。其实通过肺功能检测、胸片或CT检查,早期就能发现异常。
写在最后咳嗽不是小问题,尤其是持续超过两周的咳嗽,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它可能不是感冒,而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更严重的慢阻肺在悄悄逼近。
真正的健康,不是把药吃下去,而是把病因找出来。别再让“咳”成为你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也别让“拖”成为疾病恶化的帮凶。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蓝皮书》[3]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与治疗路径分析》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成人咳嗽老不好(咳嗽老不好小心你得的不是感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