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平时熬夜、压力大、久坐都容易让它“累着”。其实不用特意去健身房,每天做对这5个简单动作,就能帮心脏减负、促进气血流通,在家随时随地都能练。
1. 拍打肘窝:疏泄心火
• 做法:
1. 坐直或站直,抬起一侧手臂,让肘部微微弯曲,掌心向上。
2. 用另一只手的空心掌(手指并拢、掌心微凹),从肘部内侧向手腕方向拍打肘窝,力度以有酸胀感但不疼为宜。
3. 每次拍打30-50下,换另一侧重复,每天早晚各1次。
• 效果:肘窝处有心经、心包经等经络经过,拍打能帮助疏泄心火,缓解心烦、失眠、喉咙干等问题。
• 注意:皮肤敏感或有湿疹、伤口的人别拍;孕妇、经期女性轻拍或不拍。
2. 按手指:激活心络
• 做法:
1.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指根到指尖慢慢揉捏,每个手指揉1-2分钟。
2. 重点按揉中指(对应心包经)和小指(对应心经)的指腹,按到有酸胀感即可。
3. 双手交替进行,每天做1次,每次10分钟左右。
• 效果:手指上有很多心脏相关的反射区,按揉能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间接给心脏“供血”,缓解手部冰凉、指尖发麻。
• 注意:指甲别留太长,避免掐伤皮肤;力度要轻柔,别用蛮力。
3. 敲膻中:宽胸理气
• 做法:
1. 找到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正中间,胸部正中央凹陷处。
2. 双手合十,用掌根轻轻敲击膻中穴,或者用单个手掌的掌心顺时针按揉。
3. 敲击时力度要轻,每次敲30下,按揉则每次2分钟,每天2-3次。
• 效果:膻中穴是心包经的重要穴位,经常敲揉能缓解胸闷、气短、情绪烦躁,让呼吸更顺畅。
• 注意:饭后半小时内别敲,避免刺激肠胃;女性经期可适当减轻力度。
4. 勾脚尖:促进循环
• 做法:
1. 坐直,双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
2. 慢慢勾起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3秒,再慢慢放下,重复20-30次。
3. 也可以躺着做,双腿伸直交替勾脚尖,效果一样。
• 效果:勾脚尖能活动脚踝处的血管,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心脏泵血的负担,尤其适合久坐不动的人。
• 注意:脚踝受伤或有关节炎的人,动作要慢,以不疼为限。
5. 敲心包经:护心安神
• 做法:
1. 找到心包经位置:从乳头外侧1横指处开始,沿着手臂内侧中线,一直到手腕内侧。
2. 坐直,抬起一侧手臂,用另一只手的空心掌从胸部向手腕方向敲击,每次敲1-2分钟。
3. 两侧交替进行,每天1次,敲完后喝一杯温白开。
• 效果:心包经能“保护”心脏,经常敲击能改善心悸、心慌,还能缓解手臂酸痛、麻木。
• 注意:敲击时避开肘部的骨头凸起处;力度别太大,避免敲伤肌肉。
搭配养心食谱:莲子百合小米粥
光动还不够,吃对食物更能帮心脏“充电”。
• 食材:小米50克、干莲子15克、干百合10克、红枣2颗。
• 步骤:
1. 莲子提前泡30分钟去芯,百合泡10分钟,红枣去核撕块,小米淘净。
2. 锅里加500毫升水,放入小米、莲子、红枣,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
3. 加入百合,再煮10分钟,煮到粥粘稠即可。
• 效果:莲子、百合能安神养心,小米健脾养胃,适合日常调理。
养护心脏不用复杂,把这5个动作融入生活——看电视时勾脚尖、上班间隙按手指、睡前敲膻中,坚持一周就能感觉胸闷少了、精神更足了。心脏舒服了,全身才会有劲儿,赶紧动起来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心脏的反射区在哪个位置(心脏蕞喜欢的5个动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