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种脊灰疫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也称小儿麻痹症具体来说预防对象主要预防五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疾病表现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到病情较轻时的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再到病情严重时的不对称弛缓性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可能导致孩子终身残疾或危及生命接种;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合并症 由于外周型或中枢型呼吸麻痹可继发吸人性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引起严重出血长期卧床可致褥疮及氮钙负平衡,表现为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 治疗;2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肢体疼痛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感染后迅速出现,并随时间逐渐加重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3 诊断与治疗急性脊髓灰质炎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可能的实验室测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如缓解;脊灰炎是指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下是关于脊灰炎的详细解释易感人群与传播途径脊髓灰质炎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普遍易感,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阶段潜伏期一般为514天前驱期持续13天,症状包括低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瘫痪;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肌肉松弛性瘫痪,可能影响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无力肌肉麻痹,肢体温度降低,初期进展迅速,恢复缓慢,可能导致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总之,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多样,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饮食和饮水卫生,以及接种疫苗。
2、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1 ~ 5 岁小儿,且临床以肌肉弛缓性麻痹为特点,故俗称“小儿麻痹症”本病初起多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全身不适咽痛咳嗽或呕吐腹泻等症状经 1 ~ 4 天后热势渐退, 其他症状亦随之消失热退后 1 ~ 6;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有两种基本临床表现轻型和重型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影响儿童,其症状轻微且多在24~72小时内恢复重型脊髓灰质炎则较为罕见,通常在轻型脊髓灰质炎的症状结束后,患者会突然发病这类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
3、致病机制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脊髓前角,并侵入运动神经元病毒在神经元内复制,导致神经元受损甚至死亡受损的神经元无法再对肌肉进行正常的神经调节,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和相关的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脊髓灰质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并可能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
4、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
5、3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4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本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