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诊糖尿病那天,那时才43岁,当时感觉我的人生仿佛被劈成了两半。
医生看着化验单对我说:“血糖值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我愣在原地,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是不是因为我太爱吃甜食了?”
因为我平时太喜欢吃甜食。从小到大,我都是亲戚朋友眼中的“甜食爱好者”。早上荷包蛋也加两勺糖,白天遇到夏天,甜瓜西瓜就是我的最爱,冬天就更不用说了,甘蔗也是我的陪伴晚,就是喝饮料,白开水,矿泉水感觉都没味,喜欢王老吉和红牛哈。我一直认为,只要没有家族遗传,吃甜食不过是个无伤大雅的爱好。甚至我还为自己找借口:“我爷爷今年90岁了,一辈子爱吃甜食,不也健健康康的?”
这种错误的认知,直到确诊后才被彻底打破。医生告诉我,糖尿病并非单纯由吃糖引起,而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甜食不是唯一元凶,但我的生活方式已经为疾病埋下了伏笔。
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回想起来,我的身体早在确诊前几年就发出了警告信号。
最明显的是体重的变化。那个时期,我的体重莫名其妙的增加了近10公斤左右,腰围明显变粗。我总以为这是“中年发福”,却没意识到肥胖正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我经常感到疲倦,口渴难耐,每天喝大量含糖饮料却仍不解渴。
确诊前三个月,无意的一次体检,医生提醒我血糖偏高,建议复查。但我自恃年轻,以为偶尔的血糖波动无关紧要,继续着我的高糖生活。现在想来,那是身体在拼命向我发出求救信号,而我却选择了忽视。
自确诊是糖尿病之后,我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
首先是饮食结构的调整。我学会了控制甜食摄入,不再把含糖饮料当水喝。医生告诉我,长期大量摄入甜食会使胰腺长期处于过度工作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我开始遵循“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细嚼慢咽,血糖真的变得更稳定了。
我慢慢养成运动习惯没事到外面走走,小跑小跑。我从以前的不爱动变成了每周至少运动五天的活跃者。令人惊喜的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体重减轻后,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了,血糖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糖尿病并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多年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
除了甜食,我的整个饮食结构都有问题:高热量、高脂肪、少纤维素。工作中频繁的应酬导致我经常饮酒,晚餐时间晚,且吃过就睡。研究证实,这种生活方式会明显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医生告诉我,全球约七成的2型糖尿病源于不良饮食,主要问题是全谷物摄入不足、精制谷物和加工肉摄入过多。如果能早点了解这些知识,或许我就能避免走上这条路。
如今,我学会了与糖尿病和平共处。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我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良好控制。我不再视糖尿病为可怕的诅咒,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提醒我珍惜健康的警钟。
我想告诉所有爱甜食的朋友:享受甜蜜的同时,别忘了关注身体的平衡。糖尿病可能不会因为偶尔一块蛋糕就找上门,但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会增加患病风险。珍惜健康,从每一口食物、每一次运动开始。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糖吃多了会引发糖尿病吗(吃甜食多会不会得糖尿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