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眼发臭怎么办?(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

肚脐眼发臭怎么办?(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

崔红旭 2025-10-07 新鲜城事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最近有患者朋友咨询我一个问题:老师,我肚脐总有异味,腥臭腥臭的,还发红肿胀,还有黑色的泥垢,是怎么回事呢?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其实,肚脐,就是脐带剪掉后,肠子在皮肤上面形成的伤疤。所以,肚脐实际连接的就是肠子。所以这就是我们用手抠肚脐眼后,会出现肚子痛的原因。

肚脐,中医称之为神阙,与五脏相通,为元神出入往来之门户,具和畅百脉、通利毛窍、上达泥丸、下至涌泉之能。其居人体上下、左右之中部,上为阳,下为阴,如此势成河洛阴阳二气以戊己土居中立极之象,盖一经立极,则八方交感,故神阙为百脉气机升降出入之总枢。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上焦者……其治在膻中;中焦者……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是三焦之尊号。”脾胃表里络属,乃后天之本,而脐为后天之气舍,即脐与脾胃关连,和三焦相通,故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所以,当肚脐出现问题,一般都是脾胃运化运化出了问题。肚脐上泥垢多、黏腻,说明脾胃虚弱,体内水湿凝聚;肚脐眼有臭味、发红肿胀,不仅说明脾胃水湿过剩,而且脏腑还有积热。

因此,当出现上述问题后,都需要用干净的棉签沾温水,将肚脐内杂物清洁干净,防止外界积聚的细菌等物入侵肠胃,消除表症。另外,还需要通过内服中药,调理体质,消除导致肚脐出现泥垢、红肿的原因。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针对这种情况,张仲景《金匮要略》附方《外台》里有一个方子,叫做茯苓饮,治疗此证效果绝佳。

《金匮要略》附方《外台》:“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这个方子由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6味中药组成。

方中茯苓是君药,茯苓总体上是往下降的,降为阴,升为阳,所以说它有利于长阴气。茯苓将胃气降了,把中焦打通了,让脾胃能正常发挥功能。

《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甘平,味甘入脾,色白入肺,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

方中枳壳可以宽胸宽肠、行滞消胀;如果没有胃胀或胀轻,可以换用枳实,枳实善降并具开破之性。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方中橘皮健脾化痰祛湿、陈皮醒脾行气消胀。如果痰湿较重,可以多用橘红;如果胃口差、食欲不佳,可以多用陈皮。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最善补气生血、健脾养肺。白术甘能健脾胃之运化,苦能祛内停之水湿。两者相伍,相须为用,共使脾胃之气得补,气机升降得顺,阴血津液得生。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临床上被称为呕家圣药,与橘皮为伍,能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诸药合用,能降胃气、利湿清热。降为阴,升为阳,胃气一降下来,火就降下来了。肺、胃皆以降为顺,所以,茯苓饮常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打饱嗝、纳呆等症。

调脾胃的名方有很多,为什么要创造茯苓饮呢?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人体至关重要,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胃胀纳差等症状时,不可一味理气消导,理气则耗气,重点要放在调理脾胃气机上。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临症要点

用茯苓饮治湿热的时候,有的人吃了会上火,因为胃气虽然降了,但有上火牙疼、口腔溃疡、耳朵不舒服等表现。是因为服药后湿、热隋然分离了,但没有出路,而热往上走,所以容易上火,此时加栀子、木通或者茵陈、萹蓄等导利前阴的药,让湿热从小便走掉就可以了。

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行气除饮补虚,专治郁热蕴集、痰饮内停之症

茯苓饮针对的病症,主要为中焦不通,所以凡是需要通利三焦、通畅胃气的病症,如胃胀、孕吐、慢性胃炎、食管炎、食管癌等胃肠疾病,胸痹气塞等心血管疾病,咽炎、梅核气、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病都可以用该方化裁调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肚脐眼发臭怎么办?(治肚脐腥臭中药小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