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后突然低烧、接种部位红肿?家长别紧张!3 个判断口诀 + 5 步护理法,让疫苗反应处理更科学!
一、疫苗后发热:身体在 “启动免疫训练”打完疫苗后 1-2 天内出现低热(37.5-38℃),其实是身体在 “模拟战斗”: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可能伴随轻微炎症反应,这是正常的免疫应答。但不同疫苗反应强度不同,家长需学会分辨 “生理性发热” 和 “异常信号”。
二、3 类常见疫苗反应,家长必知的判断要点
1.局部反应:红肿硬结最常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直径<3cm)、触痛、硬结,卡介苗可能出现小脓疱,这是疫苗成分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的炎症反应。处理方式为红肿处用干净毛巾冷敷(每次 15 分钟,每日 3 次),避免按压或沾水,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多数 3-5 天自行消退,无需特殊用药。
2.全身反应:低热乏力是 “免疫应答”典型表现为接种后 6-24 小时出现发热,体温多在 38.5℃以下,持续 1-2 天,还可能伴随食欲下降、精神稍差、轻微腹泻或呕吐(多见于口服减毒活疫苗)。科学护理方法包括低热时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贴退热贴(避开接种部位);多喝温白开水或电解质水,避免甜饮料加重胃肠负担;饮食清淡易消化,如小米粥、蔬菜泥,暂停新辅食添加。
3.特殊反应:这些情况需警惕需要警惕的情况有高热不退,即体温≥38.5℃且持续超过 48 小时,或退烧后再次升高;过敏表现,如全身皮疹、荨麻疹、口唇肿胀、呼吸困难(接种后 30 分钟内易发);罕见反应,如肢体抖动、抽搐、意识模糊(发生率<0.1%,多与个体体质相关)。
体温<38.5℃不用药,避免干扰免疫应答;超过 38.5℃可服对乙酰氨基酚(婴儿)或布洛芬(6 个月以上),按体重给药(每公斤 5-10mg)。
2.避免过度捂热穿透气棉质衣物,室温保持 24-26℃,捂汗可能导致体温升高过快。
记录发热时间、体温变化、伴随症状(如有无咳嗽流涕),保留疫苗接种凭证,就医时告知医生具体疫苗类型和接种时间。
五、不同疫苗的反应特点,家长需知灭活疫苗(如新冠)常见反应为低热、接种部位疼痛,持续 1-2 天;减毒活疫苗(如麻腮风)常见发热伴轻微皮疹,持续 3-5 天;多糖疫苗(如肺炎)常见局部红肿硬结,持续 5-7 天。
疫苗后的轻微发热是身体建立保护屏障的 “必经之路”,多数情况无需过度干预。家长只需做好体温监测、科学护理,出现异常信号及时就医。记住:疫苗的保护作用远大于不良反应风险,冷静应对才能让免疫保护顺利 “上岗”,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
参考文献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指南(2023 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为什么打完预防针后就发烧(打疫苗后发烧别慌医生教你 3 招分辨正常反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