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甘孜官微】
高原性肺水肿是人体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通常指海拔3000米以上)后,因低氧环境引发的急性肺部疾病,属于高原病中较严重的类型,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主要病因
低氧刺激: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人体缺氧会导致肺部血管收缩,血管压力升高,血液中的液体容易渗透到肺泡内,引发肺水肿。
个体差异:部分人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能力差,或存在基础心肺疾病,更易发病。
诱因:快速登高(如1-2天内从低海拔到3000米以上)、过度劳累、寒冷、呼吸道感染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头痛、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伴随干咳、胸闷,活动后症状加重。
典型症状:呼吸困难明显,即使休息时也存在;咳嗽加重,可能咳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口唇、指甲发紫(缺氧表现);部分人伴有心慌、烦躁、意识模糊。
紧急处理与治疗
立即下降海拔:这是最关键的措施,尽快将患者转移到海拔较低(至少下降1000米)的地区,脱离低氧环境。
休息与氧疗: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缓解缺氧症状。
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利尿剂(减少肺部液体)、血管扩张剂(降低肺部血管压力)等药物,切勿自行用药。
及时就医:高原性肺水肿进展快,需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救治,必要时通过无创呼吸机、高压氧舱等治疗。
预防措施
缓慢登高:进入高海拔地区时,逐步提升海拔,如每天上升不超过300米,给身体适应时间;在海拔2500-3000米处停留1-2天再继续登高。
避免诱因:登高前避免感冒、过度疲劳;到达高原后1-2周内不做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忌烟酒。
提前准备:携带便携氧气瓶;对高原反应敏感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红景天等预防药物(需提前1-2周开始服用)。
若进入高原后出现上述疑似症状,务必高度警惕,及时采取降低海拔、就近就医等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高原肺水肿(健康科普|防治高原肺水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