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688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哎哟,这天气也不热,我怎么一走快点就喘得慌,胸口还闷得厉害,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王阿姨一边扇扇子,一边皱着眉头。
“你啊,别总想着是心脏毛病,可能是你这‘腋下的锁’没打开。”旁边的老邻居刘叔摆摆手,“我前段时间也这样,锻炼了‘腋下’这一块,现在呼吸顺畅多了!”
“腋下还有啥锁?”王阿姨一脸疑惑。
刘叔笑着说:“别小看它,很多人胸闷气短,其实不是心肺不行,而是身体‘卡’住了,尤其是腋下这一节。”
这“锁”到底是啥?真能影响呼吸?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真面目。
不一定是心脏病,胸闷背后藏着“筋膜”问题很多人一觉得胸口发闷、呼吸不畅,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心脏出毛病了?”
确实,冠心病、心衰等疾病会引起类似症状。但据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专家指出,大量非器质性胸闷,其实与心脏无关,更多时候是肌肉筋膜的紧张在“作怪”。
尤其是位于腋下、胸前、肩背交界处的胸大肌、小圆肌、前锯肌等,这些肌肉一旦长期紧绷或粘连,就像“腋下一把锁”,限制了胸廓扩张,让人有“吸不满气”的感觉。
你是不是也有下面这些习惯:
久坐不动,一坐就是一整天;
总是低头玩手机,含胸驼背;
很少进行肩背部的拉伸和运动?
这些坏习惯会导致肩胛骨活动受限,胸廓变得僵硬,加重呼吸肌群的负担。长此以往,连深呼吸都变得困难。
中国康复医学会的研究指出:中老年人群中,超过6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胸廓活动受限,这正是导致“呼吸气不顺”的关键原因之一。
“腋下一把锁”到底锁住了什么?别小看腋下这个不起眼的部位,它是胸廓、肩胛、上臂的交通枢纽。
这里聚集了:
胸小肌:连接肩胛骨与肋骨,紧张时会牵制呼吸;
前锯肌:支撑呼吸时肋骨的运动;
肋间肌与斜方肌:参与呼吸运动。
若这些肌肉因久坐、缺乏拉伸、姿势不良而出现筋膜粘连、肌肉僵硬,就像一把“锁”,锁住了胸廓的弹性,呼吸自然就不顺畅了。
呼吸累、胸口闷,身体在提醒你:该“开锁”了!如果你常常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
深呼吸时,总感觉“吸不满气”;
胸口闷胀,但检查心肺却没问题;
一爬楼、快走就喘不过气;
睡觉容易憋醒、翻身困难。
这些都可能是筋膜紧张、胸廓卡顿的信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指出:通过筋膜松解、正确拉伸和适度运动,可有效改善这类“功能性呼吸困难”。
4个动作,帮你“解锁”腋下,打开心肺想要“呼吸自由”,不妨从下面这4个简单动作开始练起:
1. 腋下滚压(筋膜放松),借助泡沫轴或网球,侧躺在地上,将泡沫轴放在腋窝下方,缓慢滚动30秒至1分钟。
作用:松解胸大肌、前锯肌,缓解肌肉粘连。
2. 墙角拉伸(胸肌打开),面对墙角,两手各撑在墙面,身体前倾,感受胸前拉伸,坚持20秒。
作用:打开胸小肌、肋间肌,改善含胸姿势。
3. 猫牛式呼吸(胸廓活动),采用瑜伽“猫牛式”动作,配合深呼吸,每组8次。
作用:增强肋骨弹性,提升呼吸效率。
4. 高举肩胛(激活呼吸肌),双手握哑铃或水瓶,缓慢向上举过头顶,保持3秒。
作用:激活斜方肌、前锯肌,辅助呼吸肌群。
1. 保持挺胸坐姿,避免长时间含胸低头,电脑屏幕高度与视线持平,肩膀自然下垂。
2. 每天10分钟肩背拉伸,早晚各做一次简单拉伸动作,维持胸廓柔韧性。
3. 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等,能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呼吸效率。
很多人觉得“呼吸累”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实际上,它可能是身体早就发出的“求救信号”。与其等到无法深呼吸,不如现在就开始“解锁腋下”,松开筋膜,打开心肺。
呼吸,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健康细节。别等到胸闷气短才想起关心自己,不如从这一刻起,给身体一点“深呼吸”的空间。
参考资料:
[1] 中国康复医学会.《筋膜张力与呼吸功能关系研究》.2022[2] 北京协和医院.《功能性胸闷的诊断与处理建议》.2023[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筋膜放松在老年人呼吸障碍中的应用研究》.2023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胸口闷怎么办(胸口发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