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200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口干、舌燥、喝水都跟不上干的速度。”
这是王阿姨这几年最烦的事。她是一名患糖尿病多年的退休教师,虽然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但老觉得嘴巴干得像沙漠,喝水都不顶用,晚上还总要起夜三四次。
她以为这是老年人“上火”,试了不少“清热润燥”的偏方,甚至还吃了半年六味地黄丸,却没见多少改善。直到一次体检时,遇到一位老中医,给她开了个“生津方”,才让她摆脱了这个烦人的“干”。
这个方子现在在不少医院的中医科都能看到,很多医生也推荐给糖尿病人。它并不神秘,但你得先搞清楚:糖尿病人为什么总觉得“干”?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三多一少”症状中,“多饮”最容易被忽视。很多人以为口渴就喝水,没什么大不了。但其实,这种口干是因为体内津液损耗过度。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王阿姨这种症状多属于上消,即“肺热津伤”,也就是肺部燥热、津液不足,导致口干咽燥。
现代医学也有解释:长期血糖升高会造成细胞脱水,血液渗透压升高,人体为了“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不断从组织中抽水,导致细胞缺水,人就开始疯狂“想喝水”。
这种干,不是喝水能解决的,而是身体“造水”的能力出了问题。
光靠六味地黄丸,可能远远不够很多人听到“滋阴补肾”,第一反应就是六味地黄丸。它确实是经典的补阴方,但它更适用于肾阴虚,症状偏向腰膝酸软、耳鸣盗汗。
而糖尿病人出现的口干、咽燥、舌红少津,问题主要在肺、胃、肾三脏津液亏损,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生津方”。
这时候,中医常用一个组合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这个“生津方”,补得更精准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辨》,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被称为“润燥第一方”。
基础方由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组成。其中:
沙参、麦冬:养阴润肺,清肺热;
玉竹、天花粉:生津止渴;
桑叶:疏风清肺、润燥;
扁豆:健脾化湿,防止滋腻伤胃;
甘草:调和诸药。
针对糖尿病人的体质,很多医生会在这个基础方上加减,比如:
加玄参、黄连:清热凉血,适合舌红苔黄、烦热多梦的;
加葛根、知母:解肌生津,适合兼有肩颈僵硬、便干的;
加生地、地骨皮:滋阴清热,适合夜间盗汗、口干严重的。
这个方子讲究润而不腻,滋而不滞,不像六味地黄丸那样偏重补肾,反而更适合那些“干得厉害”的糖尿病人。
中医不是玄学,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它的效果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了沙参麦冬汤对糖尿病的辅助疗效。
2020年《中医杂志》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沙参麦冬汤联合基础降糖治疗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干舌燥、乏力等症状,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下降趋势。
此外,方中药材如麦冬、玉竹、玄参等,还被发现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
当然,这个方子并不能替代降糖药物,但它在改善“津液亏虚”方面,比很多“补肾类”中成药更贴切。
别小看口干,它可能是糖尿病恶化的信号有些人觉得口干不碍事,撑一撑就过去了。但实际上,津液一旦亏损,容易加重代谢紊乱,反过来又促进血糖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津液不足,还可能导致:
口腔溃疡:口干破皮,细菌滋生;
吞咽困难:黏膜干燥,食道不适;
夜间频尿:喝水多、排尿多,睡眠质量下降;
皮肤干裂:津亏外现,易感染破溃。
所以,及时“补津”是打破循环的关键一步。
除了中药调理,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帮助身体恢复“生津能力”:
少吃辛辣油炸:这些食物会耗伤阴液,加重干燥;
保持口腔湿润:可以含一小块西洋参片,或用淡盐水漱口;
适当慢走、太极:运动能促进代谢,但不宜剧烈出汗;
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紧张会扰乱内分泌,间接影响津液生成;
多吃润燥食物:如百合、银耳、梨、藕等,都是天然“生津药”。
不是所有口干都能用这个方子,最好找医生辨证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人群体差异大,并非人人都适合沙参麦冬汤。比如:
寒湿重、舌苔厚腻的人,服用后可能会腹胀不适;
胃寒食少者,应用后反而食欲更差;
肾阳虚明显、怕冷乏力者,应以温补为主。
因此,最安全的做法是:找中医科医生,辨证开方,不要盲目照搬。
总结一下糖尿病人“口干”的本质,是身体津液被慢性高血糖“榨干了”。光靠喝水、吃六味地黄丸,往往解决不了问题。
沙参麦冬汤加减方,以润肺生津为主,适合津液亏虚型糖尿病患者,是不少医生实打实在用的“补津方”。
它不是灵丹妙药,但如果用对了,比很多人盲目“补肾”更有效。
糖尿病的管理,靠的不只是药物控制血糖,更要从根本改善体质,让身体恢复“自我调节”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中医杂志》2020年第61卷第6期,《沙参麦冬汤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中医诊疗指南(2017年版)
吴鞠通.《温病条辨》. 清代医学典籍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糖尿病的治疗自然办法(1个比六味地黄丸更猛的方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