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75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只是背痛,忍忍就过去了。”
“最近咳嗽,有点喘,应该是感冒。”
“吃不下饭,人也瘦了,可能是压力太大。”
很多人面对这些症状,会选择忽视。可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小毛病”,有可能是癌症已经转移的信号。医生提醒:癌症转移不是终点,但拖延治疗可能就是。
今天,我们就来说清楚:癌症转移到底有哪些早期征兆?为什么常常被误诊?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癌症的可怕,不只是原发肿瘤,而是转移。
癌细胞像“叛逃的士兵”,一旦突破原来的“阵地”,就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跑到身体的其他器官:肺、肝、骨头、脑……这些地方一旦“沦陷”,治疗难度直线上升。
据《国家癌症中心年报》数据显示,约80%的癌症死亡,都与转移有关。这不是危言耸听。
癌症转移的三大征兆,绝不能忽视!很多人以为癌症转移一定“很痛”,但其实,早期转移往往不痛不痒,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身体信号中。医生总结出三大常见征兆,出现一个就该高度警惕。
1.持续性骨痛或骨折,尤其是毫无外伤的情况下
如果你在腰背、关节、肋骨等部位,反复出现钝痛或刺痛,即使休息也不缓解,甚至在咳嗽或轻微动作时骨折——这极可能是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骨骼。
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患者,更要警惕骨转移。有研究指出,超过7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出现骨转移。
2.持续性咳嗽、气喘或胸闷,排除不了肺部问题
如果你总觉得呼吸不顺、早上咳嗽厉害,甚至出现轻微活动就气喘的情况,千万别只当是“老毛病”。
这可能是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导致肺部功能下降。尤其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患者,一旦出现这些呼吸问题,就要尽快进行胸部CT检查。
3.食欲下降、体重突然下降,伴随乏力和恶心
很多人减肥都很开心,但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下降超过5%,同时出现持续性恶心、腹胀、发热,而你并没有在节食或运动,问题就严重了。
这常常意味着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或消化道,影响身体代谢和营养吸收。医生称之为“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癌症转移总是被“忽视”?问题出在:这些症状太常见了,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
但区别在于——普通的感冒、疲劳、骨痛是会缓解的,而癌症转移带来的症状,持续存在、逐渐加重,而且往往不随季节、情绪、作息而波动。
还有一个问题:患者自己不当回事,医生也可能误诊。尤其在基层医院,没有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很容易把癌症转移误当成“风湿”“支气管炎”“脂肪肝”。
所以,一旦你是癌症高风险群体(如有家族史、已有癌症病史),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到三甲医院复查,排查是否存在转移。
发现转移了,还能治吗?答案是:能,但要快。
现在的癌症治疗,已经不再是“一刀切”的手术或化疗。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即使发生转移,也有办法“围堵”癌细胞,让它们“老实待着”。
比如乳腺癌骨转移,若及早发现并使用双膦酸盐、放疗,可以显著缓解疼痛、降低骨折风险。
又如肺癌脑转移,合适的靶向药物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是:不要等到症状严重、身体虚弱再治疗。那时候,不仅治疗副作用更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如何提前预警癌症转移?医生总结了三点建议:
定期复查:对于曾经患癌的人,术后或治疗后一定要按时做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越早发现转移点,越有治疗空间。
关注身体信号:不要忽视每一次异常骨痛、气喘、恶心,尤其是持续超过两周没有好转的症状。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转移风险。
癌症转移,并不是“判死刑”。很多患者在发现转移后,依然可以带瘤生存多年,甚至过上接近正常的生活。
但前提是,你要足够警觉,足够重视。
当身体给出信号时,不要说“忍忍就过去”。也许你多等一天,癌细胞就多占一寸地盘。
请记住这三句话:
持续骨痛不能拖,呼吸异常要查清,体重骤降需警惕。
不是吓你,而是提醒你:这些信号,不是小毛病。
参考文献:[1]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23年全国癌症统计年报》[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移防治临床指南(2022)》[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专家共识:《实体瘤骨转移管理指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癌症转移怎么办(癌症转移三大征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