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核症状是什么!(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淋巴结核症状是什么!(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符英奕 2025-09-23 国内要闻 4 次浏览 0个评论

淋巴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慢性炎症病变,在肺外结核中较为常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一)发病机制

淋巴结核的发病核心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对淋巴结的侵袭及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当细菌侵入后,可随淋巴液引流至局部淋巴结,若机体免疫力较强,细菌可能被免疫系统清除,仅形成隐性感染;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患有基础疾病等,细菌则会在淋巴结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此时,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会首先吞噬细菌,但结核分枝杆菌可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并增殖,进而诱导巨噬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随着病情进展,肉芽肿中心可发生干酪样坏死,同时淋巴结周围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导致淋巴结肿大、粘连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临床特征

淋巴结核的临床特征多样,主要体现在局部表现、全身症状及常见发病部位等方面。

从局部表现来看,颈部淋巴结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为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发病初期,淋巴结多为单个或多个无痛性肿大,质地较硬,可推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可逐渐增大,相互融合成团,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降低。当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时,可形成寒性脓肿,表现为局部皮肤温度不高、有波动感,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流出稀薄脓液,常含有干酪样物质。

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全身症状方面,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儿童患者还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但也有部分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仅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淋巴结核的发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入侵与机体免疫力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在淋巴结内的繁殖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引发了一系列病理过程。其临床特征以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局部表现,常伴随低热、盗汗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脓肿、窦道等并发症。准确把握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早地识别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淋巴结核症状是什么!(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