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急救人员接诊一名肇事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为此,急救医生科普有关踝关节骨折的健康科普知识。
踝关节骨折指踝关节周围骨骼(胫骨下端、腓骨下端或两者同时)发生断裂,多因车祸、扭伤、重物砸伤等导致,可能伴随韧带损伤。
二、如何判断踝关节骨折?1.首先需要看有无外伤史,如车祸伤、脚崴伤、重物砸伤等。
2.其次要看症状,受伤后是否出现疼痛、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
3.最后是体征,比如用手按压时有无压痛、畸形、反常活动以及骨擦音、骨擦感,这些为骨折的专有体征,提示可能出现骨折。若无以上症状体征也不能排除没有骨折,建议患者去医院拍X线片,明确是否存在骨折。
1.简易固定(要固定):用硬纸板、杂志等硬物,从脚底包裹至小腿中部,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固定(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
2.科学冰敷(要冰敷):用冷藏的矿泉水瓶(裹薄毛巾防冻伤),每次敷15分钟,间隔2小时一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24-48小时内适用)。
3.抬高伤肢(要抬高):平躺时在伤腿下垫枕头或衣物,使脚踝高于心脏位置,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
4. 快速送医(速送医):固定后尽快拨打120或由他人平稳转运,避免伤脚负重。
5.注意事项:4个“不要”避免二次伤害,即:
不要强行脱鞋袜:肿胀可能导致鞋袜难以脱下,可剪开鞋袜保留,避免拉扯加重损伤。
不要热敷/揉搓:受伤早期热敷或按摩会加重内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再根据医生建议处理。
不要自行复位:强行掰正可能损伤神经、血管或肌腱,后果严重!
切勿背抱伤者:背抱时的颠簸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建议用担架或平板转运。
四、就医后治疗与康复1.精准诊断:通过X光、CT等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如单踝、双踝或粉碎性骨折)及移位程度。
2.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期间避免负重。
手术治疗:骨折移位明显或关节面受损者,需手术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固定,确保关节功能恢复。
3. 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踝关节屈伸、平衡训练,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疗),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1.选鞋有讲究:运动或走不平路面时,选高帮鞋或护踝鞋(鞋帮包裹脚踝),鞋底防滑纹深度>3mm,减少崴脚概率。
2.居家防跌倒:浴室铺防滑垫,楼梯、走廊装扶手,夜间留小夜灯,避免因打滑或视线不清摔倒。
3.科学补钙强骨骼:每天喝1杯牛奶(约200ml)、吃2两豆腐,中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急救医生提醒:踝关节骨折后切勿大意,即使症状轻微也需就医排查。正确处理+科学康复,才能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魏锡文
来源:沈阳急救中心
编辑:张姝丹 孙哲
校对:陈泽明
初审:黄来
审核:崔乐文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除注明单位外,其他来自于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脚踝骨折后的症状(健康知识急救医生科普踝关节骨折那些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