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以上。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中。这种癌症可以出现在口腔内的多个部位,包括舌头、颊黏膜、牙龈、硬腭以及口底等区域。由于口腔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器官,任何异常变化都可能被及时察觉,但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些早期症状,导致病情延误。
口腔鳞癌发病的原因有以下5种,快来看看自己有没有踩坑?
1.长期吸烟和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导致细胞发生变异和恶变。
一项研究表明,吸烟和饮酒的人群患口腔鳞癌的风险是不吸烟不饮酒人群的10倍以上。而且,吸烟和饮酒的时间越长、量越大,患口腔鳞癌的风险就越高。
2.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卫生不良也是口腔鳞癌的一个重要病因。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内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病原体可以引起口腔黏膜的炎症和损伤,长期刺激下容易导致细胞恶变。
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如:HPV16和HPV18,可能会增加口腔鳞癌的发病风险。
4.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口腔鳞癌患者,那么其亲属患口腔鳞癌的风险会增加。
5.其他因素
其他一些因素,如:营养不良、长期接触放射线、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也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关。
那么口腔鳞癌是如何被诊断出来的呢?步骤如下:
1.口腔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触诊等方法,检查口腔内是否有溃疡、肿块、结节等异常表现。同时,医生还会检查牙齿、牙龈、颊黏膜、口底、腭部等部位,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2.病理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的标本,然后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类型、分化程度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口腔鳞癌的病变范围、侵犯程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线、CT、MRI等。
例如:通过CT检查,发现肿瘤已经侵犯了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并且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让医生及时的确定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
4.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外,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其他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等,就可以了解肿瘤的活性和治疗效果。
口腔鳞癌是一种严重的口腔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希望每位朋友都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关注口腔健康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什么是口腔鳞癌?(警惕口腔鳞癌究竟是什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