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信号这6个征象)

什么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信号这6个征象)

殷惜珊 2025-10-12 全球视野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分娩并非终点,恶露与出血常把新手妈妈推回焦虑的漩涡:量忽多忽少、颜色反复、卫生巾频繁更换,家人心跳加速却不知先做哪一步。到底是“正常恢复”,还是危险来敲门?

产后出血的信号:这6个征象,你占一半以上,或许需尽快就医

哪些异常在提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情况较为常见,多在分娩后的24小时内发生,不过也存在“迟发型”的可能,即于产后6周内出现此类状况,需予以关注。当以下征象中出现三条及以上(即占到一半),建议尽快评估:

一是短时间内出血量猛增——一小时内连续浸透两片及以上卫生巾,或出现“滴流样”止不住;其

二,反复排出显著血块,其大小超越硬币,甚者如鸡蛋般,且出血量呈逐步递增之势。

三是下腹持续坠胀、按压子宫时出血明显增多,触到的“子宫底”发软、位置偏高,提示收缩不给力;

其四,会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冷汗淋漓而下。口渴如焚,难以忍受。脸色也从正常渐变为煞白,甚者呈现出蜡黄之态,尽显病态之象。

五为心跳加速(静息状态下心率≥100次/分),或呼吸急促,同时伴有乏力之感,甚至虚弱到站立不稳。

当既往凝血问题、胎盘处理棘手、多胎妊娠或产程过长等因素相互叠加时,我们更应增强风险前置意识,防患于未然。

产后出血的信号:这6个征象,你占一半以上,或许需尽快就医

恶露怎么变才算“不对劲”?

正常恶露有节律:初期偏鲜红,约3—4天逐步转粉红或褐红,随后变淡黄、黄白,量应一日比一日少;哺乳或起身活动后短时增多,可以接受,但应很快回落。若出现“回潮式”加重——刚变浅又突然转鲜红、量陡增,夹大块状组织或豆渣样碎片,伴异味、低热或小腹持续疼痛,就不再是“正常波动”;若从“擦拭少量”突然跨到“渗透成片”,或夜间需频繁起身更换,也提示“失衡在发生”。简便自检可这样做:记录24小时内更换次数与每次浸润范围;若一小时内满透并有滴流、或两小时内需要更换≥3次,建议立刻与医疗机构联系。别让“再等等”消耗了黄金处置窗口。

产后出血的信号:这6个征象,你占一半以上,或许需尽快就医

出现警讯时,如何在家先自我处置?

先做对的几件事,能为专业救治“争时间”:立即平躺并抬高下肢,保持温暖以利循环;应尽量排空膀胱,因为膀胱若处于胀满状态,会占据一定空间,进而对子宫的回缩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剧痛的前提下,以肚脐下方偏中线处为圆心,双手轻柔按揉子宫底,帮助其变硬、变小;若无禁忌,进行母乳喂养或短暂乳头刺激,借助内源性缩宫作用;避免热水浴、避免自行塞药或冲洗阴道,以免加重出血或带来感染;请保留使用过的卫生巾以及其中的血块,待前往医院时,这些将有助于医生精准判断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的性质。对于前置/粘连胎盘、多胎妊娠、分娩出血较多、凝血功能异常或剖宫产后的产妇,出现任何“量大”“大块”“头晕心慌”等组合,都不建议观望。

产后出血的信号:这6个征象,你占一半以上,或许需尽快就医

大多数产后出血在及时识别与规范处理下可控可治。把握“六征象”,把记录当成习惯,把就医路径提前想清楚——这不是紧张,而是负责。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什么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信号这6个征象)》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