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上起小疙瘩(长了这几种小疙瘩)

手指上起小疙瘩(长了这几种小疙瘩)

吾智敏 2025-09-19 百姓心声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暑假是外出旅游的高峰期,有网友在酒店光脚洗澡时,竟被地板“背刺”,感染了 HPV,脚底长了名为“跖疣”的“硬疙瘩”……

长了这几种小疙瘩,别大意!可能和 HPV 有关

来源:微博截图

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仅仅是光脚踩了酒店沐浴间的地板,真的会感染 HPV 吗?

光脚洗澡

是怎么被传染上 HPV 的?

其实,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体外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它们不能在干燥的物体表面长时间存活,存活时间通常为几小时到几天,具体取决于环境条件:

·温度在 30~40℃ 之间,HPV 可能会存活 20~48 小时的时间;

·相对湿度在 60%~80% 之间有利于 HPV 在离开人体后短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结构完整性和潜在传染性。

也就是说,在潮湿又炎热的夏季,HPV 存活的时间最长!

另外,HPV 不是通过空气、水源或食物传播的,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如果经常接触潮湿或未经消毒的公共环境,恰遇皮肤表面有破损,例如光脚站在酒店地板上,而脚底有细小裂口或伤口,人乳头瘤病毒(即 HPV)便有一定概率会通过破损处侵入上皮细胞内,在细胞内复制、繁殖,令皮肤上出现赘生物,也就是疣。

除了酒店地板之外,接触其他公共环境或器材,如健身器材、更衣室长凳、马桶座圈、门把手、游泳池水或公共浴池……等,间接感染 HPV 的风险虽然比较低,但还是那句话,如果恰巧你接触了被 HPV 污染的潮湿表面,并且接触部位正好有新鲜的、未愈合的伤口,事情就有些糟糕了。

另外,共用可能接触感染部位且未彻底清洗的他人或公共物品(如毛巾、剃须刀、指甲锉、搓澡巾、拖鞋等),也存在一定的传播病毒风险。

所以,出门在外,还是要尽量注意个人卫生!

除了跖疣,

这些常见的疙瘩也由 HPV 引发?

疣(俗称“瘊子”)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发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长出的小疙瘩。这些小疙瘩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一般不痛不痒,大小不一,颜色接近肤色或偏深,可以出现在手指、足底等身体任何部位,除跖疣外,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等。

寻常疣经常长在手部(尤其手指、指甲周围),是坚实、粗糙、表面角化的丘疹或结节,颜色为灰褐或肤色,表面可见小黑点,可单发或多发。

丝状疣是一种特殊的寻常疣,经常长在面部(尤其是眼睑周围)、颈部,偶尔也见于腋下、腹股沟等摩擦部位。形状细长、突起,像一根小肉丝或者小钉头一样立在皮肤表面,比其他疣柔软。

扁平疣则好发于面部、手背及前臂,表面光滑、扁平隆起,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为肤色或淡褐色。经常一长就是一片,并呈线状排列。

网友感染的这种长在足底的疣,俗称“跖疣”,特别容易出现在足部经常受力的部位,如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表面粗糙发硬,呈淡黄色或褐黄色,经常成片出现。

长了这几种小疙瘩,别大意!可能和 HPV 有关

跖疣 | 来源:参考文献 1

HPV 都会致癌?没你想的那么糟!

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具有双链环状的 DNA 结构,目前已知有 100 多种型别,按致癌风险大概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HPV。

低危型 HPV:通常不致癌,但会引起良性病变,如生殖器疣(尖锐湿疣)或皮肤疣。HPV 6 和 HPV 11 导致了约 90% 的生殖器疣;其他低危型包括 HPV 40, 42, 43, 44 等,主要引起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疣状病变,但通常不会破坏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导致癌变。

高危型 HPV:持续感染可导致癌症,比较常见的是宫颈癌,还包括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阴茎癌和口咽癌。主要型别为 HPV 16 和 HPV 18;其他重要的高危型包括 HPV 31, 33, 35, 45, 52, 58 等。

皮肤上的各种疣一般由低危型 HPV 感染引起,临床比较常见,基本不会导致癌变。

虽然几乎没有口服药物可以杀死 HPV 病毒,但大多数感染会被免疫系统解决,即便有顽固的疣体,经过合理治疗,如液氮冷冻和物理治疗为主(如二氧化碳激光、电灼或刮除),也可被清除。因此,感染低危型 HPV 不用过度担心,如果出现皮肤疣,及时就医治疗即可。

请注意,如果不幸长了疣,切勿自行揪、剪、刮、抠!这极易导致出血和感染,甚至病毒扩散导致周围长出更多疣体。不想身体長出“疙瘩”,就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减压),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

转自:科普中国

来源: 江苏警方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手指上起小疙瘩(长了这几种小疙瘩)》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