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不是胖才有脂肪肝,有些人看着瘦,肝却早已“塞满油”。这不是危言耸听。脂肪肝已成为中国人最常见的“肝病”,全国约1/3成年人中招。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毫无察觉,等到出现症状,肝已经伤得不轻。
而你每天随手就能做的事——散步,恰好藏着身体的“报警信号”。有脂肪肝的人,散步时会有6个常见表现,别等肝喊痛才重视。
散步时总觉得累可能不是缺锻炼是肝在“偷懒”正常人散步,走一会儿气顺腿轻,越走越有劲。而很多脂肪肝人群,走不到十分钟就累得不行,气短、心跳快,还常常感到“走不动”。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能量调节的核心器官。
脂肪肝让肝细胞被脂肪“挤压”,影响能量代谢,人自然会早早“断电”。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城市白领、高糖饮食人群的高发病。走路累,是肝功能下降的外在表现。
腰围不大,肚子却鼓,散步时衣服总勒肚子?别以为只有胖人才得脂肪肝。《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明确指出:脂肪肝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正常体重”或“隐性肥胖”人群。
如果你体重正常,但肚子松、腰围粗,走起路来总感觉腹部绷得难受,衣服勒得慌,这不是胖,是内脏脂肪堆积的表现。肚子鼓,是肝脏“油腻”最直观的信号。
肝脏一旦脂肪化,周边内脏脂肪也会同步“长膘”,肚子自然先“挺”出来。
散步后腿发沉脚发胀肝脏负担已经超了肝脏不仅代谢脂肪,也负责调节血液循环。脂肪肝会导致肝血流受阻,影响下肢供血。很多人散完步后感觉腿沉、脚胀、走路像“灌铅”,不是筋骨问题,而是肝血循环不畅。
特别是中度以上脂肪肝患者,因肝脏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变差,水分更容易“跑”到下肢,形成隐性水肿。如果你走一走就腿胀,坐一会儿又缓解,别再怀疑鞋的问题了,先去查查肝。
走路没几步就出汗,脂肪肝让代谢“掉链子”。年轻人散步出汗不多,但脂肪肝患者常常走几分钟就满头大汗,甚至大汗淋漓、心慌气促,像刚跑完一公里。
这其实是基础代谢紊乱的信号。肝脏是“热力发动机”,掌控身体热量调节。肝被脂肪包围后,代谢效率下降,热量分布混乱,稍一活动就虚汗不断。
更严重的是,脂肪肝常伴随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这类代谢综合症,会让你走路也像“跑马拉松”。
白天散步,本该让人神清气爽。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犯困、打哈欠,甚至想找地方坐一会儿。这不是累,是肝功能减弱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的结果。
肝脏负责清除体内“毒素”,脂肪肝让清除效率下降,体内代谢废物堆积,人自然“脑袋发沉”。中医早就说:“肝主疏泄,肝失调则神疲乏力。”如果你散步时老想睡,不是懒,是肝在“求救”。
散步完脸色发黄、眼睛发干,小心已进入脂肪性肝炎阶段,千万别以为脂肪肝只是“油多”问题。若长期不管,脂肪肝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化。
当你发现自己走完一圈脸色发黄、眼睛干涩、眼白泛黄,这不是累,而是肝毒素排不出去,胆红素水平升高的信号。轻度脂肪肝没有症状,但一旦进展为肝炎。
生化指标升高、面色暗黄、眼干等症状就会出现。别把这些“小毛病”当成熬夜或过劳,它们可能是肝功能已受损的“黄牌警告”。
那些忽视散步信号的人,最后可能要面对肝硬化很多人觉得脂肪肝不痛不痒,没什么大不了。但你知道吗?每年都有数十万人从脂肪肝走到肝硬化、肝癌。据《中国肝病健康现状报告(2021年)》指出,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慢性肝病,仅次于乙肝。
更严重的是,脂肪肝进展成肝硬化的平均时间只需10~15年。而在此过程中,90%以上的人没有明显症状。你以为只是走路累,其实肝已经“伤痕累累”;你以为只是肚子大,其实肝已经“油腻到超标”。
参考文献:
①.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30(9): 721-735.②.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脂肪肝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人有没有脂肪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