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身体报警信号”之一。很多人一发烧,就心里犯嘀咕:“我这是感冒了,还是感染了什么严重的细菌?”尤其是当体温反复不退、浑身酸痛的时候,大家更容易“脑补”各种可怕的病情。
事实上,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表现,是身体在抵抗外来病原时的防御反应。这个病原体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病毒,而二者的治疗策略却完全不同。如果我们能初步判断出发烧的“幕后黑手”,就能更有方向地应对,而不是一上来就吃抗生素。
那么,发烧了,究竟能不能判断自己是感染了细菌,还是病毒?怎么判断?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一、发烧 ≠ 感染,一定要搞清楚很多人一发烧就说“我感染了”,但其实,发烧并不等同于感染。导致发烧的原因很多:
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非感染性因素:如风湿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如白血病)、某些药物反应(如青霉素热)等。不过,临床上大多数发烧都是感染引起的,其中病毒和细菌感染最常见。我们下面主要围绕这两类展开讨论。
二、病毒感染 vs 细菌感染,有哪些区别?虽然病毒和细菌都会引起发烧,但它们的“作风”还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症状、了解发病过程,再结合一些化验指标,是有可能进行初步判断的。
1. 看发烧的温度和方式
特征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体温
多为中低热(37.5℃~38.5℃),也可能高热(如流感)
多为高热(38.5℃以上),可达39℃~40℃
发热过程
发热较为急骤,但退烧较快,波动明显
常持续高热,退烧后容易反复
例如,孩子感冒后体温38℃,伴有流涕、咳嗽,一般是病毒感染;但若持续高烧不退、伴有黄痰、精神差,就要警惕细菌感染。
2. 看伴随症状
表现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鼻涕
清水样
黄色、粘稠
咳嗽
干咳为主
有痰,可能为黄绿痰
喉咙
轻度发红、痒痛
扁桃体红肿、化脓明显
体感
肌肉酸痛、乏力明显
局部症状为主,如咽喉剧痛、尿痛等
其他
可能有结膜炎、腹泻(如腺病毒)
可出现寒战、局部压痛
也就是说,病毒感染常常“全身发作”,而细菌感染则更喜欢“局部攻坚”。
三、实验室检查是重要依据虽然症状能提供线索,但更可靠的判断还是要靠化验指标。
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WBC):正常值:4~10×10⁹/L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略低细菌感染:白细胞升高明显,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可能增高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70%)例如,一个发烧的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5×10⁹/L,中性粒细胞80%,那很可能是细菌感染。
2. CRP(C反应蛋白)
正常值:0~8 mg/L病毒感染:通常升高不明显(10~20 mg/L以下)细菌感染:升高显著(>40~50 mg/L)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指标,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有关,细菌感染时往往高得离谱。
3. PCT(降钙素原)
正常值:<0.05 ng/mL细菌感染:升高明显(>0.5 ng/mL)病毒感染:基本正常或轻度升高PCT对于识别细菌性感染尤其是严重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特别有用,是很多医院抗生素使用的“风向标”。
四、不同人群表现不同,别一概而论很多人发烧就跑药店要头孢、左氧氟沙星,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
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对病毒感染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引发耐药,下次真的细菌感染时就无药可用了抗生素还可能伤害肠道菌群、引起过敏反应、肝肾负担加重正确做法是:如果怀疑是病毒感染,先休息观察3天;如高热持续、咳黄痰、局部症状加重,应就医并化验血常规等指标,再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
六、总结一下:发烧了该怎么看待?发烧这件事,说轻也轻,说重也重。它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病毒性感冒,也可能是严重感染的信号。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读懂身体的语言,别慌张、别轻视、别乱治。
当你或家人再次发烧时,记住这篇文章,也许能帮你在第一时间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病毒引起的发烧的症状有哪些(发烧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