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结束一天工作,脱鞋时发现小腿胀得像灌了铅,袜口勒出深深凹痕,手指一按一个坑——“下肢水肿”正以这种沉默的方式发出健康警报。
1、静脉功能不全
对于需要长时间坐着办公或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来说,下肢浮肿几乎成了“职业病害”。由于重力作用下,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滞留。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下午或晚上水肿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后缓解。
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如定时活动身体,做一些脚踝泵运动(即脚尖向上勾向下踩的交替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工作时可以考虑穿戴轻度压力袜;休息时适当抬高下肢,都能有效预防和缓解这类水肿。
2、心力衰竭
当下肢水肿伴随呼吸困难、容易疲劳等症状时,我们需要警惕是否是心脏功能出现了问题。心脏如同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泵向全身。当这个“泵”的动力不足时,血液无法有效回流,就会导致液体在组织中积聚,尤其是离心脏最远的下肢。
这类水肿一般是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按压后凹陷恢复缓慢,且两侧对称出现。如果还伴有体重突然增加、尿量减少等症状,更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3、肾脏疾病
肾脏是身体的水分代谢中枢,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水分和钠盐排出受阻,就容易引起组织水肿。
肾脏问题引起的水肿有个典型特点,它往往先从眼睑和面部开始,然后才发展到全身和下肢。同时可能伴有尿量改变、尿液泡沫增多、腰酸背痛等症状。如果你发现自己早晨起床时眼睑浮肿,下午下肢肿胀,建议及时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4、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水肿。深静脉血栓通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突然肿胀,可能伴有疼痛、皮温升高和皮肤发红。
后者是急需医疗干预的急症,因为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5、内分泌性水肿
激素水平的变化常常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下肢水肿。这在经期前、孕期或更年期相当常见。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降压药等也可能引起类似反应。
这类水肿通常是双侧对称的,程度较轻,且往往随生理周期或药物调整而波动。虽然多数情况下不必过度担心,但持续不退的水肿还是应该寻求医生指导。
当发现下肢水肿时,我们可以先做一些简单自查:是单侧还是双侧?按压后凹陷是否很快恢复?是否伴有疼痛、发红?休息后是否缓解?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很有帮助。
大多数情况下,偶尔的轻度水肿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但若是水肿持续不退、反复发作或伴有其他症状,就要及时就医了。水肿本身不是疾病,而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关注潜在的健康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下肢浮肿怎么回事(下肢出现水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