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家提到高血压,脑子里想到的往往是“上压高”——也就是医生说的收缩压。这收缩压高确实危险。
但低压高,也就是舒张压升高,这事也不能当儿戏。很多人不太在意,觉得自己“上压还行,没事”,结果反倒把真正的隐患忽略了。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被忽视的角落”——低压高到底有多吓人?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病到底该怎么对付?别担心,咱们不讲那些拗口的医学术语,就像邻居串门聊天一样,慢慢说清楚。
先说说什么叫“低压高”。量血压的时候,机器上跳出来两个数字,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的就是收缩压,小的就是舒张压。一般来说,低压超过90毫米汞柱,就算是高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低压高但收缩压还正常,最容易被忽略。
这种情况危险在哪呢?你可以把血管想象成一根水管,心跳的时候水冲出去是收缩压,休息的时候水管里还有压力,那就是舒张压。
低压高,说明水管在“休息”的时候压力都大得吓人,这血管就始终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时间一长,血管内膜就容易出问题,脑子、心脏、肾脏这些“要命器官”就会慢慢受伤。
有不少研究发现,单纯舒张压升高的人群,中风、心梗的风险并不比收缩压高的人低。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这种“低压高、上压正常”的血压类型。
那为什么低压会高呢?原因其实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最常见的就是那几个。

第一个“罪魁祸首”,就是压力太大了。不管是生活压力还是心理压力,都会让身体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就像老有人在你背后推你一把,血管也会被逼得收缩得紧紧的,结果就是低压慢慢升上去了。
还有一个特别常见的,是熬夜。这个现在太普遍了。很多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刷手机、追剧、打游戏,一弄就是凌晨。身体没时间修整,激素分泌紊乱,血管得不到休息,就像橡皮筋一年四季都拉着,迟早出事。
第二个常见原因,是吃太咸了。别看盐是个小东西,对血压的影响却很猛。尤其是泡菜、咸鱼、腊肉、方便面这些,含盐量高得吓人,吃多了血容量增加,水一多,血管里的压力自然也就跟着上来了。低压高的人,有不少就是吃咸惯了的。
还有一些人,喜欢喝汤,尤其是外面的牛肉汤、羊肉汤、火锅汤。这些汤里头的盐,往往比你想象得多。喝起来清淡,其实钠含量爆表。长期吃太咸的食物,舒张压就像气球一样,一点点吹大,吹着吹着就炸了。
第三个原因,是体重问题。有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5公斤,低压可能就会上升2-3毫米汞柱。尤其是肚子上一圈脂肪的人,内脏脂肪多,胰岛素抵抗严重,这些都会让血压悄悄上涨。低压高的人群中,有将近一半是肥胖或超重的。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坐得太久。现在很多人一天到晚坐办公室,回家继续坐,运动少得可怜。肌肉不动,血液循环不畅,血管弹性也差,时间一长,低压就不知不觉地升起来了。
第四个原因,是肾脏的问题。肾脏其实是调节血压的“总管”,血压高了,它会想办法排钠、排水;血压低了,它又会释放激素让血管收缩。
但如果肾功能出了毛病,比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这些,调节系统就乱套了,低压就容易高居不下,尤其是早上醒来那一会,明显比别人高。
建议有这方面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别看尿蛋白、肌酐这些字看不懂,医生一眼就知道你肾脏行不行。
第五个原因,是药物引起的。有些药,比如避孕药、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会影响身体内的水盐平衡和血管反应,结果就是低压慢慢升高。
还有一些中药,特别是含有甘草的,吃多了也会让血压上去。这种情况其实不算少见,尤其是长时间吃某种药的朋友,可以跟医生好好聊一聊,看是不是和药物有关。
说到底,低压高,不是小事。它的可怕之处在于没有太多症状,很多人一点都不觉得不舒服。也许只是有点头晕、睡不好,或者脑袋沉沉的,就这么过了。
但血管早就在慢慢变硬、变窄,像河道里淤泥越积越多,到了某天,可能突然就“决堤”了。
有一组国内的数据挺吓人的:35岁以下的中风患者中,有超过30%的人在发病前就有低压高的问题,但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或者觉得“我还能跑能跳,没事”,就这么耽误了。
那该怎么办呢?别指望光靠吃药解决问题。药只是手段,根子还得从生活方式上动刀。
比如说,晚上别老熬夜,不是说非得九点睡觉,但起码别拖到凌晨。睡得好,血压自然会稳一些。
再一个,吃饭别太重口。不是说一点盐不能吃,而是要控制量。炒菜的时候能少放就少放,去外面吃饭的时候尽量别喝汤,哪怕只是喝几口,钠也多得很。
还有就是,能动就动一动。不用非得去健身房,吃完饭楼下走走,周末爬个小山,家里扫地拖地都算。动起来,血管才不会老是板着脸。
体重方面,不用追求瘦成一道闪电,但别让肚子一圈圈地长。腰围超过90厘米的男士、85厘米的女士,血压问题往往都比较明显。
如果已经明确是低压高了,那就要听医生的安排,是否需要吃降压药。
有些人可能会吃到地尔硫卓、缬沙坦这些,但具体药物用什么,得医生根据你整体情况来定。别擅自换药,也别听朋友说什么“这个药我吃了特别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要坚持测血压,而不是想到才量一下。建议在家里准备一个电子血压计,早晚各测一次,记录下来。这样医生才能判断你一天中的血压变化,而不是只看一次就下结论。
有些人会有疑问:“我才30出头,怎么就低压高了?”其实现在环境、饮食、节奏都变了,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低压高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不管你几岁,只要血压不正常,就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子健,刘建军,王晓燕.不同血压类型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04):376-381.
[2]李萌,赵明,王宇.舒张压升高对中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16(02):109-112.
[3]王海燕,周志刚,李娜.年轻人单纯舒张压升高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2,38(06):495-499.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低血压偏高是怎么回事(低压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