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内科门诊上,遇到很多患有“肾囊肿”的人,有多发的,也有单发的,有单侧、双侧的,有大小不一的,真是什么样的都有,可谓是千奇百怪。
这个“肾囊肿”,一般不去做检查还真发现不了它,因为早期肾囊肿一般没什么症状。有的人是健康体检时发现,也有的人因做泌尿系彩超或腹部彩超,又或者是胸部CT或腹部CT发现,又甚是因为其他疾病住院常规检查发现。
很多人一听到“肾囊肿”,大多数人起初不理解、不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就感觉自己的肾脏上面长了一个不好的东西,一般都会问医生:“医生,这个要不要吃药呀?需要做手术切掉吗?不治疗的话需要注意什么呢?”之类的话。那么这个“肾囊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发现“肾囊肿”该不该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神秘而又多种多样的“肾囊肿”,让我们一起揭开“肾囊肿”的神秘面纱。
肾囊肿:它是肾脏最常见的结构异常性疾病,是良性的囊性肿物,呈球形,囊壁薄,囊腔内含液体。
发病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50岁),男多于女,有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大;一般无需治疗;
目前发病原因不清。
第一张彩超图片提示:双肾囊肿(多发),这位患者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是正常的。一般让患者定期复查彩超,半年至1年左右复查一次,动态观察肾囊肿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及时医院随诊。
第二张图片的超声同样提示多囊肾(双肾多发囊肿),可以看出肾囊肿的大小还是不一样的,第二张图片显示的肾囊肿比较大,查血示肌酐达到300umol/L左右,已经影响肾功能,但还没到肾衰竭的地步,目前口服保肾药物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肾功和彩超。
肾囊肿分为以下几种:
单纯性肾囊肿:此类最多见;因为跟肾脏发育异常有关,可以说是后天形成的,这种不遗传,一般无明显症状,不合并其他表现,呈良性。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遗传性肾脏囊肿性疾病(先天性肾囊肿):1)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有多囊肾家族遗传史,发病率低,病程长,进展慢,常于成年后发病,多在30岁以后出现症状。常累及多个系统,比如出现:多囊肝、肾衰竭、胰腺囊肿、心脏瓣膜病等。2)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具有遗传性,发病率低,起病早,多在胚胎及婴幼儿 期发病,成人发病时,可以做肝脏超声、肝活检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相鉴别, 突变基因检测可确诊。
我们医院的血液透析科有三位年轻的患者,两男一女,年龄均在30岁左右,他们之间是近亲属关系。两名男性患者是叔兄弟关系,女患者是两名男患者的姨妹,他们为什么会都住在血液透析科呢,因为他们都患有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目前长期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此外,还都患有多囊肾病史,其中一名男患者除了多囊肾,还有多囊肝病史;虽然他们由于自身原因都没有做突变基因检测,但结合他们的病史及诊断,考虑遗传性肾脏囊肿性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可能;因为他们在此前均没有特殊服药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在患此病前,他们既往身体是健康的,直到出现症状,住院检查血肌酐达到肾衰竭,完善其他的相关检查发现双肾多发囊肿;最终考虑他们发病具有家族遗传性,且都在30岁左右发病,均患有多囊肾病史。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婴幼儿最常见,因此在新生儿科或儿科可以见到。双侧肾脏病变的婴儿不能存活,能存活下来的多是单侧病变。发育不良的一侧肾脏布满囊肿,没有排尿功能,健康的一侧肾脏可以没有囊肿。
获得性肾囊肿:多见于肾衰竭长期透析的患者,透析时长达10年以上者90%可并发肾囊肿,没有家族史;一般情况下也没啥症状,但是此类囊肿恶变率高,应予慎重。(由于常年透析患者肾脏已发生慢性病变,患者一般依从性较差、不重视,不再定期复查腹部或双肾彩超检查,所以发现率比较低。)当患有肾囊肿病史,若出现一侧腹部及腰部酸痛、乏力,可见或触及腹部肿块,出现血尿等症状,有可能是肾囊肿压迫周围组织严重,此时需要重视,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检查可能会发现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需要积极治疗。
除此之外,肾囊肿较大时还会影响血压升高,注意监测血压。
关于肾囊肿的注意事项及治疗指导:
限制含咖啡因饮料。高血压时,低盐饮食(建议食用盐<6g/天);若已影响肾功能,发生肾衰竭,建议低蛋白饮食,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大多数肾囊肿早期、无明显症状时,鼓励多饮水。当囊肿较大,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及外力撞击,以免囊肿破裂出血。若囊肿多发且直径很大,压迫肾内血管导致闭塞、尿路梗阻或是压迫周围组织严重,出现相应的症状,甚至影响肾功能,又甚是导致肾衰竭,需要进一步的专业治疗。可以选择肾囊肿切除术、在超声或CT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术、在腹腔镜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治疗。还有多发的肾囊肿严重影响肾功能导致慢性肾衰竭不可逆时,需长期透析维持治疗。以上科普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感谢关注!#知识创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双肾多发囊肿严重吗?会恶变吗?(肾囊肿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揭开肾囊肿的神秘面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