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积液,俗称“膝盖积水”,是骨科常见问题。运动损伤、骨关节炎或过度劳累都可能刺激关节滑膜产生过多液体,导致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面对这种情况,是否需要抽液治疗呢?
一、这些情况通常不需要抽大多数(约70%)轻中度积液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缓解。这里的轻中度积液,简单说就是关节没明显“鼓包”,从症状上具体表现为:
1.轻度肿胀,按压或活动时疼痛不明显;
2日常走路、上下楼梯等活动基本不受影响;
3.没有发热、关节发红发烫等感染迹象。
临床中常见这样的案例:
60岁的骨关节炎患者,膝盖轻微肿胀,走路时偶尔酸痛,医生建议先休息,避免长时间蹲跪,每天冰敷2-3次,同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2周后肿胀和疼痛就明显减轻了。
这正符合《中国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21年版)》的推荐:对于无明显张力性肿胀(也就是关节没有紧绷到“一按就疼”的程度)的积液,首选休息、冰敷、抬高患肢配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1. 冰敷注意事项
冰敷每次15 - 20分钟,间隔1 - 2小时,需用毛巾包裹冰块后敷于膝盖,防止皮肤冻伤。
2. 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要点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者需格外谨慎,避免自行用药引发肠胃不适。
3. 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降尿酸治疗控制病情后,积液通常可自行吸收。
二、这些情况建议抽液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穿刺抽液是必要的:
1. 严重肿胀伴剧烈疼痛
膝盖明显鼓胀,按压时紧绷发硬,关节没法正常屈伸,甚至没法站立、走路。
2. 保守治疗2周无效
坚持休息、冰敷、用药后,肿胀没减轻反而加重,疼痛也更明显。
3. 需要明确诊断
医生怀疑可能是关节感染或痛风、假性痛风等晶体性关节炎时,要通过抽取积液做化验,才能确定病因。
4. 准备关节腔内给药
要往关节里注射激素或透明质酸等药物时,先抽掉积液能清除“多余液体”,让药物更好地接触关节组织,避免被积液稀释而影响效果
研究显示,对于上述“张力性积液”(关节内液体多、压力高的情况),穿刺抽液能快速减轻关节内压力,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能力。
三、抽液安全吗?需要注意什么?很多人担心抽液会伤膝盖,其实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膝关节穿刺是安全的,严重并发症(比如感染、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低于0.1%。
抽液过程也比较简单:医生会先给膝盖皮肤消毒,再用局部麻醉药减轻疼痛,最后用细针穿刺抽取积液,整个过程通常几分钟就能完成,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但一般不会很痛。
不过要注意这几点:
1.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的骨科或运动医学科操作,避免在无资质的机构进行,防止感染;
2.术后24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不要洗澡、沾水;
3.术后1-2天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比如跑步、爬楼梯,必要时可以用护膝保护膝盖;
4.同一关节不要在短期内反复抽液,否则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四、总结:个体化选择是关键是否需要抽液,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积液多少、症状轻重和病因综合评估:
1.轻度积液
关节没明显肿胀,疼痛轻,活动不受限,优先保守治疗+治原发病;
2.中重度积液
关节明显鼓胀,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或保守治疗无效,及时就医评估是否抽液;
3.疑似感染
如果膝盖又肿又热,还伴有发热,必须尽快抽液化验,排除感染并紧急处理。
最终决策请遵循专科医生建议,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病情、检查结果(比如超声或磁共振显示的积液量),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声明:本文内容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重在医学科普。文末已标注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用生活化的语言解读专业指南,让健康知识不再“高冷”。→点击关注不迷路!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帮忙点赞、评论、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国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21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 2021, 41(18): 1291-1314.
[2] 张启栋, 刘朝晖, 郭万首.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注射药物治疗膝关节积液的疗效分析[J]. 中国骨伤, 2020, 33(5): 412-416.
[3] 李明, 王建业. 膝关节穿刺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J]. 中华骨科杂志, 2019, 39(12): 735-740.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膝盖积水都是有什么症状啊(膝关节有积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