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但面对琳琅满目的胃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择。
事实上,不同类型的胃痛需要不同的药物来治疗,用错了药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加重病情。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5种治疗胃痛的常用药物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抑酸药是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的核心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发挥抑酸作用,可使胃酸分泌减少90%以上,通常在30分钟至1小时内起效。
这类药物适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反酸、烧心,平躺时加重)、胃溃疡(空腹或餐后1-2小时胃痛)和十二指肠溃疡(夜间或饥饿时胃痛明显)。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抑酸作用较PPI弱,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适合轻度反酸症状。
使用建议:抑酸药一般早餐前30分钟空腹服用效果最佳,此时胃酸分泌活跃,药效最佳。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增加骨折或肠道感染风险。
抗酸药(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碳酸氢钠)能够直接中和已经分泌的胃酸,迅速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等症状。
这类药物起效快(约15分钟内),但作用时间较短,一般用于临时缓解症状,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
铝碳酸镁不仅能中和胃酸,还能吸附胆汁,特别适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餐后1小时服用。
使用建议:抗酸药建议餐后1-2小时或睡前服用,此时胃酸易反流;咀嚼片需嚼碎后用少量水送服,这样有利于快速起效。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抗酸药可能造成反跳性的胃酸分泌增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硫糖铝、胶体果胶铋)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愈合。
铋剂这类药物在酸性溶液中呈胶体状,可覆于溃疡表面,阻隔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损害,除保护黏膜外,铋剂还可协同杀灭幽门螺杆菌,常用于四联疗法。
使用建议:胃黏膜保护剂需要空腹服用,以便在溃疡面形成保护层。
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不良者应忌用铋剂,因为肾脏是铋的主要排泄器官,服药期间大便变黑是正常现象。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通过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排空,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这类药物适合胃动力减弱导致的消化问题,如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胃胀明显,食物好像堵在胃里)、胃排空延迟(进食后很久不饿,伴有嗳气)。
使用建议:促胃肠动力药建议餐前15-30分钟服用,这样进食时药物刚好起效。
需要注意的是,多潘立酮长期服用可能增加心脏风险,仅对上腹胀有效,肚脐周围胀需换用莫沙必利。
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对胃痉挛患者有效,对多种内脏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尤其是对过度活动或痉挛性收缩的内脏平滑肌作用更为明显,可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降低蠕动的幅度和频率,缓解胃肠绞痛。
使用建议:这类药物在15分钟内起效,但需注意诊断尚未明确时,禁用强效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发展,延误诊断。
青光眼患者禁用,以免升高眼压;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可能引起口干、尿潴留。
1. 对症选药是关键:胃酸多、溃疡选抑酸药;急性烧心、黏膜保护选抗酸药;胃胀、动力不足选促动力药。
2. 注意用药时间:抑酸药一般早餐前服用;抗酸药餐后1-2小时服用;促动力药餐前15-30分钟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空腹服用。
3.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胃黏膜保护剂与其他药物应间隔1小时服用,否则会降低50%以上药效。铝碳酸镁别与铁剂、抗生素同用(间隔2小时,避免影响吸收)。
4. 不要突然停药:胃溃疡需服用抑酸药6-8周,反流性食管炎需8-12周,突然停药复发率高达70%,正确做法是逐渐减量维持2-4周。
5. 长期用药需监测: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需要定期查血常规和血镁;长期服用抗酸药(超过2周)需监测血铝水平。
#健康科普##胃痛##胃病##家庭健康合理用药#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胃疼该吃什么药缓解好(胃痛吃药不缓解医生坦言5种治疗胃痛的常用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