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喉咙像卡了个东西,说不上疼也不咳嗽,喝水也咽不下去。可问题是,做了喉镜却显示切正常。”60岁的陈阿姨一边说,一边紧紧抓着手中的体检报告单。
她已经看了三个医院,连胃镜和食管CT都查了,全都没问题。但这个不舒服的异物感始终挥之不去。吃饭、说话倒没影响,就是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难道是查漏了?还是潜藏着什么更严重的病?
其实,这样的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但背后可能并不是什么大病,而是一个你从未听说过却经常遇到的“老熟人”——咽异感症 。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还真不是吃药就能立刻解决,背后牵扯的,可能是身体+心理的“双重因素”。
那么,咽喉部反复有异物感、喉镜正常、不咳不酸,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解释:
• 咽异感症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中招,尤其是中老年人?• 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别着急,我们一起来看。
【咽部没有病变,为何总觉“有东西”?医生:你可能得了“咽异感症”】
临床上,很多患者像陈阿姨一样:
• 明明没有咽喉炎• 喉镜检查也提示“未见明显异常”• 没有咳嗽或胃酸反流的问题但就是觉得喉咙“像堵着个东西”。这类问题,在医学上被统称为“咽异感症”。
它并非单纯的咽炎或者喉部病变,而是一种以“主观异物感”为主的综合症状群,往往查不出任何结构性异常,却让人备受困扰。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早有记载:比如《南阳活人书》中就提到“梅核气”,形容:“塞于咽喉,如梅核之絮,咯不出,咽不下。”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咽异感症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咽部神经丰富,易被轻微刺激咽喉是连接口腔与食道的重要“交通枢纽”,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集中分布,一旦被轻微的炎症、肌肉紧张、神经反射等激活,便可能产生“总觉得有点不对”的感觉。
-邻近器官的疾病牵连感例如反流性咽喉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声带小结、颈动脉炎等,虽然并非直接在咽部,但通过神经或组织牵拉刺激,同样可产生类似“异物感”。
-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异常研究发现,女性更年期、缺铁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烟酒过度等慢性状态,都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诱发肌肉张力或感知异常。

-精神心理因素在“添油加火”许多患者因为长期担忧“是不是得了喉癌”“是不是吃东西卡住”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反而越来越注意喉部的哪怕一点点不舒服,形成了“越关注越不舒服”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不少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就是没有明显病灶)后,经专业心理干预或抗焦虑治疗,异物感会自行缓解或逐渐消失。
【你以为卡了食物,其实是焦虑作祟?坚持调理,症状有望逆转】
咽异感症虽然不是严重疾病,但因为“有症状,却查不出”,很容易导致患者情绪波动。长此以往,甚至会引发社交恐惧、食欲下降、睡眠紊乱等问题。
掌握它的特点非常重要:
-发作时间不固定,常在安静或焦虑时加重很多患者表示“白天忙起来就好些,晚上静下来反而很明显”,这恰恰印证了心理与注意力在其中的作用。
-症状多种多样,但并非实际阻塞有人称“像抹布糊住了嗓子”、也有人说“像有根头发挂着咽喉”,每个人描述不同,却都无法发现实际异物存在。
-大多无实际吞咽或发音困难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感觉堵”,但说话、喝水、吃饭都照常,很可能就是感知异常,而非喉部结构受限。
那这种病能治吗?能,但方法得对路。
【你这样调整,好得更快:3个方向改善“咽异感”】
虽然咽异感症很烦人,但它是“可控、可改善”的。关键是,从三个维度切入:
✔排除器质性疾病,寻找潜在诱因
• 建议完成一次耳鼻喉系统的喉镜/鼻内镜检查,排除囊肿、咽癌等明显疾病。• 同时评估是否存在胃食管返流、甲状腺结节等,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上消化道检查或颈部超声。✔系统缓解“迷走神经紧张”状态
• 生活中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焦虑情绪爆发• 可尝试针灸、耳穴刺激、穴位注射等中医干预(如廉泉、人迎、天突穴部位)✔心理支持极其关键

医生专业的解释比药物更重要。让患者明白:
• 自己不是“疑病症”• 症状是真实存在的• 但它却是“非器质性”必要时可以配合使用轻剂量抗焦虑药物或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缓解咽异感症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此外,练习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冥想,也能有效减少迷走神经的敏感性。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试着自测一下:
• 是否近一个月焦虑/情绪波动较大?• 症状是否在休息安静时更明显?• 咽喉不适有没有随注意力转移而减轻?如果答案多为“是”,那么就要高度怀疑咽异感症,并进行对应治疗方向的调整。
咽异感症虽然不会威胁生命,却常常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它像一根“看不见的刺”,每天刺激着食欲、情绪、安宁感。
但好消息是——
它是可以被疏导、管理、甚至治愈的。
健康,从不是什么复杂的奇方。很多时候,恰恰是“听到解释、得到理解、减少误解”这些简单的事,在帮助身体恢复最真实的安宁。

别为“卡在嗓子里的感觉”焦虑太久。拥有健康,或许就从理解身体发出的这些“误报”开始。
注: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疼痛、吞咽困难、声音改变等,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具体健康情况仍需结合个体身体状况,由专业医生面诊后综合判断处理。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实用耳鼻咽喉科杂志》2022年第36卷第10期:“咽异感症的机制与治疗”
3. 《中华心理卫生杂志》2021年第11期:“焦虑对躯体症状感知的影响研究”
4.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年第30卷:“咽异感症中西医治疗比较意见”
5. 《中医耳鼻喉科学》教材(第八版)
6. 《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第1期:“胃食管反流与咽喉异物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7.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9;25(4):534–541:“GERD and Globus Sensation: Update”
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年:“迷走神经功能与内脏感知障碍”
9. WHO Mental Health Guidelines (2022): “Somatic Symptom Related Disorders”
10.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吃东西有点咽不下去怎么回事(咽喉总像卡着东西但查不出病医生提醒可能是咽异感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