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老王今年62岁,平时身体硬朗,喜欢早上遛弯,晚上跳广场舞。半年前,他突然觉得头晕,站不稳,手里拿的菜篮子差点掉地上。
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幸好来得及时,发现了脑血管狭窄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了脑梗的发生。
老王自己也吓了一跳,平时觉得自己身体不错,怎么会突然这样?医生告诉他,很多脑梗的苗头藏在身体里,平时不注意检查,根本发现不了。
脑梗,全名叫脑梗死,说白了就是脑子里的血管被堵住了,血液供不上,脑细胞缺氧坏死。这就像水管被堵,水流不到庄稼地,庄稼就枯死了。
堵住血管的“罪魁祸首”通常是血栓,可能是脂肪、胆固醇堆积形成的斑块,也可能是血液太黏,凝成小块卡住了血管。
脑梗的起因和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最大的“帮凶”,抽烟、喝酒、熬夜、吃得太油腻、运动少,这些都会让血管越来越脆弱。
年纪大了,血管弹性下降,问题更容易找上门。
还有一些人可能有心脏问题,比如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跑到脑子里,后果就严重了。
预防脑梗,最重要的是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检查。平时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运动,比如每天快走半小时。
心态也要放平和,压力大、老生气也会让血管“受伤”。如果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毛病,更得按时吃药,把指标控制好。
颈动脉是给脑子输送血液的“大通道”,如果这里有了斑块或者狭窄,脑子就容易“缺粮”。
颈动脉彩超就像给血管拍张照,能清楚看到血管壁有没有增厚、是不是变窄、有没有斑块堵着。这个检查简单又安全,不用打针吃药,躺着让医生用探头在脖子上扫一扫就行。
很多人的血管问题一开始没症状,彩超却能早早发现。如果拖到血管堵了大半,脑梗的风险就大大增加。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颈动脉彩超,尤其是血压高、血脂高或者抽烟的人,千万别嫌麻烦。
头颅CT和MRI是检查大脑的“利器”。CT像给脑子拍X光片,能快速发现有没有脑梗的痕迹,或者血管有没有异常。
MRI更精细,能看到脑子里的小血管和早期变化,比如有没有缺血的“信号”。这两个检查就像给大脑做个体检,能揪出潜在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觉得,头晕、头痛才需要做这些检查。其实不然,脑梗有时候悄无声息,早期可能只有轻微症状,比如偶尔记忆力下降、反应慢了点。
做CT或者MRI能帮医生判断,脑子里的血管是不是已经开始“闹脾气”。
心脏和脑梗有什么关系?其实,心脏问题有时候会“连累”脑子。
比如,心脏跳动不规律(房颤),容易形成小血栓,这些血栓可能顺着血流跑到脑子里,堵住血管引发脑梗。心脏彩超能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看看有没有房颤、心脏瓣膜问题或者其他异常。
这个检查也很简单,躺在床上,医生用探头在胸口扫一扫,就能看到心脏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问题,比如房颤,医生可能会建议吃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
尤其是有些人平时觉得心慌、胸闷,或者家族里有心脏病史,更得重视这个检查。
血液的情况直接影响血管健康。血常规和血脂检查就像身体的“晴雨表”,能反映血液是不是太黏、血脂高不高、身体有没有炎症。
血脂检查会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些指标,如果偏高,说明血管里可能在“堆垃圾”,时间长了容易形成斑块。血常规还能看出红细胞、血小板的情况,血液太黏稠也容易出问题。
抽血检查很简单,空腹去医院抽一管血,半天就能出结果。如果发现血脂高,医生可能会建议吃降脂药,同时调整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多吃燕麦、深海鱼这些对血管好的食物。
如果血液黏稠度高,可以多喝水,保持运动,必要时吃点稀释血液的药。
脑梗听起来吓人,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预防的。带着爸妈定期做这四个检查,相当于给他们的健康加了道“保险”。
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习惯,吃得清淡点,动得勤快点,心情放宽点,脑梗的影子就能离得远些。健康不是小事,咱们一起努力,让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个体体质差异大,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
参考文献
【1】王晓东, 李明, 张华. 脑梗死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策略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6(5): 12-18.
【2】刘芳, 陈丽华. 颈动脉彩超在脑血管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 38(4): 45-50.
【3】张强, 赵红梅. 心脏彩超与血脂检查在脑梗死预防中的联合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 26(2): 33-39.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脑梗需要做哪些检查(医生提醒不想父母得脑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