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一名女子因盲目尝试 “辟谷节食” 减肥法,引发严重健康危机的事件,在社交平台及医疗领域引发广泛讨论。该女子为规避运动健身的辛苦,选择连续 20 天每日仅饮用 2000 毫升水,并搭配一颗所谓 “能量丸”,虽短期内实现体重快速下降,却最终因全身感染患上败血症(即脓毒症),经两周紧急治疗才脱离危险。这一案例再次警示,未经科学指导的网红减肥方法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减肥选择:规避运动选 “辟谷”,“能量丸” 成 “定心丸”
这位未公开姓名的女子,此前一直对自己的体重存在困扰。在她看来,日常运动健身需要长期坚持且消耗体力,难以快速看到效果,而网络上频繁出现的 “辟谷节食” 减肥分享,让她觉得 “不用出汗就能瘦” 的方式更易执行。她从某社交平台看到,有博主推荐 “每日仅饮水 + 服用能量丸” 的辟谷方案,声称 “能量丸” 能补充人体必需营养,避免节食带来的不适,且一周即可见效。
出于对快速减肥的期待,她网购了该款 “能量丸”—— 外观为深绿色胶囊,包装上标注 “植物萃取、补充能量、助力辟谷” 等字样。从执行计划开始,她每天将 2000 毫升水分成 8 次饮用,每次用 250 毫升的玻璃杯装水,每隔 2 小时喝一杯;“能量丸” 则固定在每天早上 9 点服用,用少量温水送服。初期,她还会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饮水量和体重变化,期待看到数字下降。
身体变化:一周瘦 10 斤的 “惊喜” 与潜藏的危机
执行减肥计划的第一周,女子每天晨起称重时都能看到体重下降 —— 从初始的 65 公斤降至 60 公斤,一周内减少约 10 斤。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不断变小,她认为这种方法 “效果显著”,甚至在社交平台私信给推荐博主 “反馈成果”。
但体重下降的同时,身体的异常信号也开始出现。从第 8 天起,她频繁感到头晕,尤其是起身或爬楼梯时,眼前会短暂发黑,需要扶着墙面才能站稳;四肢也逐渐变得乏力,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家务,比如打扫房间、洗衣服,没做多久就会觉得疲惫,甚至出现轻微的心慌。她以为这些是 “身体适应节食的正常反应”,并未停止计划,只是减少了日常活动量,尽量待在家中休息。
这种状态持续到第 20 天清晨,她醒来时感觉浑身发烫,用体温计测量显示体温达到 39℃,同时伴随寒战、意识模糊,连起身喝水的力气都没有。家人发现她面色苍白、嘴唇干裂,说话时声音微弱,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将她送往当地三甲医院急诊。
就医确诊:败血症背后的肠道屏障受损
抵达医院后,急诊医生通过初步检查发现,女子的心率高达 120 次 / 分钟,血压偏低,血常规报告显示白细胞计数远超正常范围,提示存在严重感染。为明确病因,医生安排了血培养、肝肾功能检查及腹部超声等进一步检测。
两天后,血培养结果显示,女子血液中检测出肠道来源的细菌,结合其长期禁食的病史,最终被确诊为败血症。接诊医生向家属解释发病机制时提到:“人体肠道黏膜就像一道‘屏障’,能阻止肠道内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但长期完全禁食会导致肠道黏膜缺乏营养供应,逐渐变薄、受损,这道‘屏障’就会出现漏洞。肠道内的细菌通过漏洞进入血液,随血液流到全身各个器官,引发全身感染,也就是败血症。”
在治疗期间,医院为女子使用了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病房内的监护仪实时显示她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前三天她的体温反复波动,最高仍达 38.5℃,直到治疗第五天,体温才逐渐稳定在 37℃以下;两周后,血培养结果转为阴性,肝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她才达到出院标准。
专家警示:自行禁食超 24 小时即存风险,网红减肥法需警惕
针对这一案例,医院临床营养科与感染科专家联合发出健康提示。专家指出,人体每日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基础营养,以维持器官功能和细胞代谢,自行完全禁食超过 24 小时,就可能导致血糖过低、电解质紊乱,长期禁食则会引发肠道黏膜受损、肌肉流失,甚至器官功能衰竭。
对于网络上流行的 “辟谷”“断食” 等减肥法,专家强调,此类方法大多缺乏科学依据,所谓 “能量丸”“代餐” 等产品,多数无法满足人体每日营养需求,部分产品甚至含有不明成分,可能加重肝肾负担。此前已有多起类似案例 —— 有人因长期节食导致月经紊乱,有人因断食引发胰腺炎,均需住院治疗。
专家建议,若有减肥需求,应先咨询临床营养师或医生,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科学方案,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控制高油高糖食物摄入)和适度运动(如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实现体重管理,而非盲目跟风网红减肥法。“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减肥方式,都不值得尝试。”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治疗败血症大概需要多少钱(女子连续20天仅饮用2000ml水并服用一颗能量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