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如何治疗(低血糖症突然心慌手抖冒冷汗快补糖这份急救指南要收好)

低血糖如何治疗(低血糖症突然心慌手抖冒冷汗快补糖这份急救指南要收好)

宫正平 2025-09-28 新鲜城事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来源:健康界_疾病】

低血糖如何治疗(低血糖症突然心慌手抖冒冷汗快补糖这份急救指南要收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低血糖症:突然心慌手抖、冒冷汗?快补糖!这份急救指南要收好

咱们身体的血糖就像 "能量电池",正常时能稳定供应大脑、肌肉所需能量;一旦血糖低于 3.9mmol/L(患者)或 2.8mmol/L(非糖尿病患者),"电池没电",身体就会发出 "求救信号"-- 心慌、手抖、出冷汗。这病最容易找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用降糖药的)、不吃早餐的人、剧烈运动后没及时补能的人,虽然发作时吓人,但及时补糖大多能快速缓解,关键是要懂急救、会预防。

一、低血糖症的概述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没吃早餐去上班,突然觉得心慌得厉害,手不停发抖,额头冒冷汗,还特别想吃甜的,赶紧吃块糖或喝瓶可乐,过几分钟就好了?这就是典型的低血糖发作!很多人觉得 "低血糖就是饿的,吃点东西就行",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它不是单一的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血糖过低状态",糖尿病患者、节食减肥的人、长期喝酒的人最容易中招。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低血糖症,教你认症状、会急救、懂预防,别让 "低血糖" 成为生活中的 "隐形风险"。

二、低血糖症的定义

简单说,低血糖症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引发一系列症状甚至昏迷的代谢紊乱状态。医学上有明确标准: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2.8mmol/L,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用胰岛素或某些降糖药的)血糖低于 3.9mmol/L,就算低血糖。葡萄糖是大脑和肌肉的 "主要能量来源",血糖一低,大脑先 "吃不饱",会出现头晕、意识模糊;肌肉没能量,会出现手抖、乏力,严重时会昏迷、抽搐,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三、临床表现或症状

(一)轻度低血糖:身体 "预警信号" 明显

1.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最常见!心慌(心跳快得像 "要跳出来")、手抖(拿东西不稳)、出冷汗(额头、手心全是汗,明明不热)、饥饿感(特别想吃甜的或主食),还可能伴有焦虑、烦躁,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在 "提醒你:快补糖!"

2. 其他轻微不适:头晕、乏力(走几步就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或学习时总走神)、视物模糊(看东西有点 "花"),这些症状在吃点糖或主食后 10-15 分钟会明显缓解。

(二)中度低血糖:症状加重,影响生活

1. 上述症状更明显,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没胃口,但可能想吐)、面色苍白(嘴唇、脸色毫无血色)、走路不稳(像 "喝醉酒" 一样摇晃);

2. 情绪波动大,可能突然变得暴躁、易怒,或情绪低落、不想说话,自己能意识到 "可能是低血糖了",但需要别人帮忙递点吃的。

(三)重度低血糖: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1. 意识障碍:出现意识模糊(不知道自己在哪、在做什么)、嗜睡(想睡觉,喊半天醒不过来),甚至昏迷(完全没反应,掐人中也没用);

2. 抽搐、惊厥:身体突然抽搐,像 "抽风" 一样,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心跳异常,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脑死亡。

四、发生的原因

(一)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高危人群

1. 降糖药使用不当:这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主要的原因!比如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瑞格列奈)吃多了,尤其是老年人记忆力差,容易 "重复吃药";

2. 饮食不规律:吃了降糖药却没按时吃饭,或吃饭时主食吃得太少(比如只吃菜、没吃米饭),药物在 "降糖",但身体没 "补糖",血糖就会偏低;

3. 运动过量: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没加餐,或运动时间太长、强度太大(比如平时散步,突然跑 5 公里),身体消耗的葡萄糖太多,又没及时补充,导致低血糖。

(二)非糖尿病患者:这些情况也会导致低血糖

1. 饮食问题:长时间没吃饭(如早上不吃早餐、中午也没吃)、节食减肥(每天吃得太少,尤其是主食)、长期喝酒(酒精会抑制肝脏 "输出葡萄糖",空腹喝酒更容易低血糖);

2. 疾病因素:胰岛细胞瘤(胰腺会 "疯狂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一直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少,代谢慢,葡萄糖利用减少,但严重时也可能低血糖)、严重肝病(肝脏是 "储存和输出葡萄糖" 的重要器官,肝病患者无法正常储存葡萄糖,容易低血糖);

3. 药物因素:非糖尿病患者吃了降糖药(如误吃家人的格列本脲),或长期吃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五、诊断依据

(一)核心依据:"Whipple 三联征"

这是诊断低血糖症的 "金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三点:

1. 出现低血糖相关症状(心慌、手抖、出冷汗,或意识障碍);

2. 发作时血糖检测值低于标准(非糖尿病患者<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

3. 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在 10-15 分钟内明显缓解。

(二)辅助依据:病史与检查

1. 有糖尿病病史(尤其是用胰岛素或格列类降糖药的)、节食减肥史、长期喝酒史,或有胰岛细胞瘤、肝病等基础病;

2. 发作时查血糖(用血糖仪快速检测指尖血,或抽血查静脉血),明确血糖数值,排除 "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如焦虑症、心脏病)。

六、检查指标、检验项目

(一)血糖检测(必查)

1. 指尖血血糖:发作时用血糖仪快速检测,1 分钟出结果,方便快捷,是急救时判断低血糖的主要方法;

2. 静脉血血糖:若要明确诊断,需抽静脉血查 "血浆葡萄糖",结果更准确,能排除指尖血检测的 "误差"(如指尖没消毒干净、血糖仪没校准)。

(二)找原因的检查(反复发作者必查)

1. 胰岛素、C 肽水平:若怀疑胰岛细胞瘤,查胰岛素和 C 肽(胰岛素的 "前体物质"),胰岛细胞瘤患者会出现 "胰岛素不适当升高"(血糖低但胰岛素还在分泌);

2. 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查甲状腺激素(排除甲减)、肝功能(排除肝病导致的低血糖);

3. 腹部超声或 CT:怀疑胰岛细胞瘤时,做腹部超声或 CT,寻找胰腺上的 "肿瘤病灶";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近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判断是否因 "长期血糖控制过严" 导致低血糖。

七、鉴别诊断

(一)焦虑症发作

焦虑症发作也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但发作时血糖正常(不低于 3.9mmol/L),且多与 "情绪刺激"(如吵架、压力大)有关,没有 "吃甜的缓解" 的特点,通过血糖检测和情绪评估能区分。

(二)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

冠心病发作会出现心慌、胸闷、胸痛,部分人会伴有手抖、出汗,但多在 "劳累、情绪激动" 时发作,血糖正常,且疼痛集中在 "胸骨后",吃硝酸甘油能缓解,而低血糖吃硝酸甘油无效,吃糖能缓解。

(三)脑血管意外(如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意识模糊、走路不稳,与中度低血糖症状相似,但发作时血糖正常,且多伴有 "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补充葡萄糖后症状无缓解,通过头颅 CT 或血糖检测能鉴别。

八、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 一般治疗:轻度至中度低血糖,急救首选

这是低血糖发作时最核心、最紧急的处理方法,关键是 "快速补糖,纠正低血糖",遵循 "先快后慢、先糖后粮" 的原则:

1. 第一步:快速补充 "单糖"(吸收快,能快速升血糖)

1.1 首选食物: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喝 150-200ml)、糖果(如硬糖、水果糖,吃 4-6 颗)、蜂蜜(吃 1-2 勺,直接咽或冲温水)、葡萄糖片(吃 3-4 片,专门用于低血糖急救,吸收最快);

1.2 注意:别吃 "双糖" 或 "多糖"(如巧克力、饼干、面包),这些食物需要消化后才能转化为葡萄糖,升血糖慢,急救时 "来不及"。

2. 第二步:观察症状,监测血糖

2.1 补糖后 10-15 分钟,观察心慌、手抖等症状是否缓解,同时用血糖仪测血糖,若血糖回升到 4.4mmol/L 以上,且症状缓解,说明急救成功;

2.2 若症状没缓解,或血糖仍低于 3.9mmol/L,可再按上述方法补一次糖,若补糖 2 次后仍无效,立即拨打 120 急救。

3. 第三步:症状缓解后,补充 "主食"(防止血糖再次下降)

3.1 急救成功后,若离正餐还有 1 小时以上,需吃点主食(如馒头 1 个、米饭小半碗、饼干 3-4 片),或吃点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 1 个、牛奶 1 杯),让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避免 "补糖后血糖骤升骤降"。

(二)药物治疗及常用处方:重度低血糖或反复发作者

1. 静脉补充葡萄糖(重度低血糖急救)

1.1 适用情况:患者昏迷、抽搐,无法口服补糖,需立即送医院,静脉注射 50% 葡萄糖注射液 20-40ml,快速提升血糖,一般注射后几分钟患者会清醒;

1.2 注意:必须在医院由医护人员操作,家属别自行尝试(避免注射不当导致风险)。

2. 胰高血糖素(急救备用药物)

2.1 适用情况: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用胰岛素的),家里可备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液,患者昏迷时,家属可按说明书皮下或肌肉注射 1mg,10-15 分钟后患者会清醒,清醒后仍需口服补糖;

2.2 注意:胰高血糖素对 "非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如胰岛细胞瘤)效果差,且有效期短(需冷藏保存),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3. 调整基础疾病用药(反复发作者)

3.1 糖尿病患者:若因降糖药剂量过大导致反复低血糖,医生会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或更换降糖方案(如将 "格列本脲" 换成 "二甲双胍",后者低血糖风险低);

3.2 胰岛细胞瘤患者:需手术切除肿瘤,若无法手术,可在医生指导下用 "二氮嗪"(抑制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

(三)手术治疗:仅用于 "胰岛细胞瘤" 等特定病因

1. 适用情况:确诊为胰岛细胞瘤,且肿瘤可切除(非转移性),手术切除肿瘤后,胰岛素分泌恢复正常,低血糖症状会彻底消失;

2. 注意:手术有严格适应证,需由内分泌外科医生评估,术后需定期复查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四)中医疗法:辅助调理,不能替代急救

1. 中药调理:对 "反复轻度低血糖"(如节食减肥、体质虚弱导致的),可在中医指导下用 "益气养阴" 的中药(如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改善体质,减少低血糖发作,但急救时仍需以 "口服补糖" 为主;

2. 食疗辅助:平时可吃点 "补气养血" 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山药),避免长期节食,保持饮食规律,但别信 "中药能根治低血糖" 的偏方,急救时耽误时间。

九、注意事项

1. 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 "急救三件套"

1.1 三件套:血糖仪(定期校准,确保数值准确)、葡萄糖片或糖果(急救用)、"低血糖急救卡"(上面写清姓名、年龄、糖尿病类型、用药情况、家属联系方式,方便急救人员了解情况);

1.2 别 "过度控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因人而异",老年人或有并发症的患者,血糖目标可适当放宽(如空腹血糖 7.0-8.0mmol/L),避免 "为了达标而导致低血糖"。

2. 非糖尿病患者:别 "盲目节食" 或 "空腹喝酒"

2.1 节食减肥的人:每天必须吃够主食(女性至少 150g / 天,男性至少 200g / 天),避免 "只吃菜、不吃粮",若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停止节食,恢复正常饮食;

2.2 喝酒的人:避免空腹喝酒,喝酒前吃点主食(如馒头、面包),喝酒时别喝太快、太多,酒后若出现心慌、手抖,及时吃点甜的或主食。

3. 急救时别 "犯这些错"

2.1 别给昏迷患者 "喂水或喂饭":会导致呛咳、窒息,甚至吸入性肺炎,正确做法是 "立即拨打 120,等待医护人员静脉补糖";

2.2 别 "过量补糖":急救时补糖要适量(如喝 150ml 果汁即可),过量补糖会导致血糖骤升,糖尿病患者可能诱发 "高血糖昏迷",反而更危险。

十、预防保健措施

1. 饮食规律:别 "饿肚子",也别 "暴饮暴食"

1.1 按时吃饭:每天三餐规律,早餐必须吃(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上班族),若因工作忙来不及吃饭,提前准备 "加餐"(如饼干、水果、牛奶);

1.2 均衡饮食:每餐保证 "主食 + 蛋白质 + 蔬菜",主食别太少(尤其是活动量大的人),避免 "只吃高蛋白、低碳水" 的极端饮食(如生酮饮食,容易导致低血糖)。

2. 糖尿病患者:科学管理血糖,减少低血糖风险

2.1 :严格按医生处方用降糖药,别自行加量、减量或停药,若忘记吃药,别 "下次补双倍剂量"(容易导致低血糖);

2.2 运动适量:运动前测血糖,若血糖低于 5.6mmol/L,先吃点加餐(如 1 片面包、1 小把坚果)再运动,运动强度以 "散步、太极" 等温和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也需监测血糖;

1.3 定期监测:每天至少测 2 次血糖(空腹和餐后 2 小时),若出现低血糖症状,随时加测,记录血糖变化,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 高危人群:做好 "预防细节"

3.1 节食减肥者:放弃 "极端节食",选择 "循序渐进" 的减肥方式,每周减重不超过 0.5kg,若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停止减肥,咨询营养师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3.2 长期喝酒者:限酒或戒酒,若无法戒酒,喝酒前必须吃主食,喝酒时控制量(男性每天酒精不超过 25g,女性不超过 15g),酒后避免独自外出(防止低血糖发作时无人帮助);

3.3 胰岛细胞瘤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避免过度劳累,随身携带糖果和急救卡,出现症状及时补糖。

十一、专家提醒

低血糖症虽然 "发作快",但只要懂急救、会预防,多数人能安全应对。对普通人来说,"按时吃饭、别空腹喝酒、别盲目节食" 是最好的预防;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用药、规律监测、随身携带急救品" 是关键。

记住: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别觉得 "低血糖是小事,忍忍就好",发现症状及时补糖,补糖无效立即就医。

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就转发给家里的糖尿病患者、爱节食减肥的朋友,还有经常不吃早餐的上班族,让更多人学会 "应对低血糖",远离风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低血糖如何治疗(低血糖症突然心慌手抖冒冷汗快补糖这份急救指南要收好)》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