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不稀奇,可一说到“低压高”,很多人立马犯糊涂。明明收缩压(高压)不太高,怎么医生还说血压不正常?是不是太小题大做?有些人甚至觉得低压高点“血供是不是更好”?可真要这么想,那可就危险了。低压高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需要治疗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步一步说清楚。低压,也叫舒张压,正常范围一般在60~89mmHg之间。
当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时,就属于“单纯舒张压升高”。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更常见。和收缩压比起来,低压升高的危害常常被忽视,其实它背后的“水很深”。
有个四十多岁的工厂司机,来测血压时,收缩压不高,130多,但舒张压却飙到了105mmHg。他自己没感觉,精神头也挺足,一直没当回事。
后来单位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才慌了神。一查,左心室肥厚、心率异常,全是高低压惹的祸。
第一个危害就是心脏受累。舒张压高,代表血管弹性差,阻力大,心脏每次舒张时的回流压力增加,日积月累,心脏得不断“加班加点”。时间久了,就像一个长期搬重物的人,不是力气变大,是心肌变厚,心脏变硬。
第二个危害是脑血管风险增加。舒张压高,尤其在夜里容易引起脑血流不稳定。不少研究发现,中青年脑出血患者中,很多人舒张压都偏高。而
且这种高压往往不被重视,等到出事才发现早有征兆。别看没症状,血管却在默默“受煎熬”。
那低压高,到底是怎么来的?原因不少,但最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类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情绪紧张、压力大、熬夜、过度饮酒、抽烟,都会刺激交感神经,让血管收缩、血压飙升,尤其是舒张压。
第二类是继发性高血压。比如肾脏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瘤等,这些病都会让舒张压升高。这类人往往年轻、体型正常,却血压居高不下。
第三类是遗传和体质因素。家族里若有人早发高血压,子女中得病的概率也高。有些人天生血管弹性不好,稍微刺激就容易舒张压高。
那问题来了:低压高怎么管?能不能靠生活方式调整?当然可以,而且非常关键。
第一个好办法是控制情绪和作息。别小看这一点,很多低压高的人,生活节奏乱得很。熬夜、焦虑、三餐不定、烟酒不断,早晚得出问题。建议规律睡眠、适度运动,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对稳定交感神经特别有用。
情绪上也别老绷着,遇事学会“缓一缓”,别老给自己加压,心宽一点,血压才能稳一点。
第二个好办法是饮食调理。盐控制在5克以内,多吃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燕麦、牛奶、豆腐,这些对血管有益。咖啡、浓茶、肥肉、油炸食品、泡面,少碰为妙。
有些人以为血压高就不能运动,错了。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舒张压。但别上来就跑步,建议从散步、太极、骑车这类温和的方式开始。
那如果生活方式调整不了,血压还是高,怎么办?这时候就该考虑用药了。但低压高的人,选药跟普通高血压不同,得有点讲究。
先说不推荐的。有些人一听高血压,立马自己去药店买强效利尿剂或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想一口气压下来。可这种药对舒张压的效果差,反而可能引起低心率、乏力,甚至影响肾功能。那到底该怎么选?
第一类优先选择是钙通道阻滞剂(CCB类),比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这种药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对舒张压控制效果好,副作用还比较少。药效平稳,适合长期服用。
第二类是ACEI或ARB类药物。比如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这类药能改善血管弹性、减少心脏负担,对年轻人特别友好。尤其是合并蛋白尿或糖尿病的人,选它更合适。
不过要注意,有些人吃ACEI类药会咳嗽,这时候可以换成ARB类药。有些人问:低压高能不能不吃药?答案是:要看血压高到什么程度。
如果只是轻度升高(比如舒张压90~95mmHg),可以先试试生活方式调整。但如果持续高于100mmHg,或者合并心脏、肾脏问题,那就不能拖了,得规范治疗。
也有人觉得吃药麻烦,听信偏方、保健品,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血压这东西,早发现、早干预,往往能少吃药、少受罪。
当然了,吃药不是一劳永逸。定期复查血压、肾功能、心电图都很关键。有时候药物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剂量不够、联合用药不合理,或者背后有继发性因素没查出来。
那位工厂司机后来按建议开始用药,调整作息、控制饮食,坚持了半年,复查时舒张压终于降到85mmHg,心电图也基本正常了。他说最懊悔的是早期没当回事,把身体当机器用,结果差点出大事。
低压高,其实就像一根绷得太紧的弦,表面看没事,里面却早已暗流涌动。别等到断了,才知道危险。
声明: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如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1]王晓霞,赵丽丽.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05):100-102.[2]刘洪杰,张志强.钙通道阻滞剂对高血压舒张压控制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24,11(14):45-48.[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S].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低压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低压高的2个危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