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主战坦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99A驰骋沙场的威武,却往往忽略了当年撑起陆军换装大梁的96式。
这台看似“不起眼”的坦克,实则是当年被时代需求“逼”出来的“救场主力”,若没有它的坚守,我国陆军或许还要在坦克装备的代差中多熬数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部队装备的还多是59式、62式等第一代坦克,性能与美军M48不相上下,而此时欧美俄早已将M1、豹2、T-80等第三代坦克批量列装,
装备代差一目了然。后来我国启动99式坦克研制,1999年国庆阅兵上它惊艳亮相,确实令人振奋,但2000年前后,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需持续改进,更重要的是,当时99式成本较高,而我国军费并不宽裕,想要大批量列装显然不现实。陆军急需更新装备,总不能坐等99式完善吧?96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挺身而出。
96式坦克成本仅为99式的三分之一,41吨的体重搭配730马力柴油发动机,配备125毫米滑膛炮,应对二代半坦克和早期三代坦克完全够用。凭借高性价比,它一下生产了2000多辆,成为此后十几年陆军装备的“中流砥柱”。
再看当年的99式早期型号,51吨的重量、1200马力的发动机,火力和防护性能都优于96式,但受限于成本和技术成熟度,当时确实没有条件全面铺开。
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军费逐步增加,陆军开始向99系列、15系列等更适配合成旅作战的坦克转型,96式也慢慢停止了新造。但如今在训练场上,依然能看到96式的身影,它并未因“跟不上新装备步伐”而退出舞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96式是什么意思?(英雄暮年壮心不已96式坦克的老兵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