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久坐的白领、更年期情绪波动的人群中,常出现一种“矛盾的便秘”——明明肛门坠胀、便意强烈,蹲在马桶上却排便费力,大便细软如泥也难以排出;排便后仍有“没排干净”的坠胀感,甚至伴随焦虑失眠、尿频尿急。
这种看似“想拉却拉不出”的尴尬,并非肠道完全堵塞,而可能与肠道痉挛、盆底肌协调障碍密切相关。患者常形容:“肛门像被无形的手掐住,大便卡在门口出不来”,严重影响工作状态与生活信心。
这类“有便意却排不出”的便秘,中医称为“气秘”或“筋脉失养”。
哪些人群容易“中招”?1、中青年(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因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肝气郁结,气机壅滞于肠道,表现为“气推不动便”,明明有便意却排便费力。
2、中老年(机能减退+脾虚气陷):身体机能减退,加上脾气虚弱,导致肛门坠胀、直肠感觉异常,排便后仍有“没排干净”的坠胀感。
3、更年期女性(情绪波动+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致盆底肌失养,肛门括约肌协调失常,大便虽不干结却难以顺利排出。
4、肠道动力弱的人(气虚+阴虚):气虚推动无力、津液生成不足阴虚肠燥失润。其核心病机,属于典型的“虚秘”。
1、饮食调节
中医认为,肝气不顺会堵住身体气机,影响肠胃蠕动,导致排便困难;肾阴不足会让肠道缺水干燥,大便变硬难解。
因此,在饮食上采取“疏肝 + 补肾”双管齐下的方法十分关键。
疏肝食物
玫瑰花茶:干玫瑰花5朵泡水,晨起饮用,疏肝解郁。
陈皮山楂饮:陈皮3g+山楂5片煮水,饭后喝,消食化积、行气通便。
(建议上午食用,顺应肝气升发)
补肾食物
黑芝麻核桃糊:黑芝麻20g+核桃3颗打粉,沸水冲调,早餐食用,补肾润肠。
桑葚枸杞粥:桑葚干10g+枸杞15粒+大米50g煮粥,晚餐温服,滋阴补肾。
(可晚餐或睡前1小时吃,助肾气封藏)
2、运动调理
盆底肌对正常排便很关键,凯格尔运动是针对性训练:吸气时收缩盆底肌(类似憋尿),保持5秒;呼气时缓慢放松,每日3组、每组10次,长期坚持可增强盆底肌功能,缓解排便困难。
除凯格尔运动外,日常增加运动量也很重要:中老年人可选散步、太极拳,促进肠道蠕动;办公族可利用碎片时间做深蹲、踮脚尖,或每小时起身拉伸、快走5分钟,避免久坐导致肠道“动力不足”。坚持运动,双管齐下改善便秘!
3、穴位按压
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双手掌根放在肾俞穴上,以适当的力度揉按2分钟,直到局部有温热感。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揉按肾俞穴可以补肾气,增强肾脏的功能,为排便提供充足的动力。尤其对于因肾气不足导致的排便无力、排便时间长等问题,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4、药物调理
解决便秘的常规方法,如常规药物、饮食调整、运动是“外力推动”,而气阴虚便秘需要“内生动力+根本滋润”。举个例子,使用润滑剂如开塞露,可暂时软化大便,但阴虚型便秘的根源是“肠道缺水”。使用番泻叶、大黄等药物刺激排便,治标不治本,反复使用容易损伤肠道。上诉方法多针对单一促蠕动或润肠问题,无法同时解决“动力不足”和“缺水干燥”的双重矛盾。
首荟通便胶囊通过“补气+滋阴+通便”三效合一,避免传统泻药“越泻越虚”的弊端。
它有着养阴益气、泻浊通便的良好功效。其组方精妙,精选了人参、芦荟、何首乌、阿胶、决明子、枸杞子、白术、枳实这8味名贵中药材,它能在有效促进排便、清除体内浊物的同时,避免损伤身体正气,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极为温和友好,这也符合“以补治秘”的治疗原则,兼顾“气、阴、血”多方面调理。
综上所述,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便秘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充分关注自身身体所出现的上述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反映了身体内部正在经历复杂且深刻的生理改变,还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健康风险。
最后需提醒:若便秘伴随体重骤降、贫血、便血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排查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健康无小事,便秘是身体发出的“平衡警示”,唯有科学应对——从生活方式调整做起,必要时结合“通补结合”的中成药干预,才能真正守护肠道健康,为全身健康筑牢根基。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想大便,但是拉不出来(一直想上厕所又拉不出来了解这些原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